刘备与刘邦都占据了巴蜀与汉中,为什么蜀汉没能一统天下呢?

2025-04-06 02:04: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凭借着巴蜀和汉中之地,击败了众多诸侯,并且在垓下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项羽,从而建立了西汉王朝。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同样坐拥益州和汉中之地。但是,蜀汉却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

更为关键的是,公元263年,蜀汉就在曹魏和东吴之前就灭亡了。由此,对于后人来说,经常拿刘备和刘邦进行比较,并提出了蜀汉最终没有一统天下的疑问。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与刘邦都占据了巴蜀与汉中,为何蜀汉最终失败了,刘邦却成功了呢?

首先,内因和外因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即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矛盾。对于刘邦和刘备来说,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也分为内因和外因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外因来说,刘备和刘邦面对的外部环境是显著不同的。就刘备来说,虽然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拥有最广阔的疆域和最多的人口。相对应的,在士兵规模上,曹魏也超过了蜀汉和东吴之和。而在夷陵之战败,蜀汉在整体实力上甚至落后于东吴,成为最弱的一方。

与此相对应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刘邦等人消灭了秦朝,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其中包括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包括秦朝名将章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等。

由此,虽然同样占据了巴蜀和汉中,但是,刘邦面对的诸侯数量较多,在此基础上,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实力也相对较弱。在楚汉争霸期间,刘邦这一诸侯的实力是排在中游的,加上项羽因为齐地的叛乱而焦头烂额,这给刘邦、韩信不断消灭各路诸侯赢得了有利的时机,这是刘邦能够成功的重要外部因素。

另一方面,就内部因素来说,就个人能力来说,刘邦要比刘备更能发掘人才,而且对于手下的忠言劝谏,刘邦基本上都能听进去,而且可以去执行。

比如攻破了秦国都城咸阳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劝谏下,刘邦和关中地区的百姓约法三章,这为刘邦之后顺利攻占该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夷陵之战上,刘备不愿意听从赵云等人的劝谏,执意和东吴开战,导致蜀汉元气大伤。除此之外,在手下的人才水平上,刘邦也要明显强于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