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称为“兵仙”,确实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韩信确实是属于军事上极顶尖的那一小撮人。
那么,为什么后世都会以“兵仙”来赞誉韩信呢?其实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普及。
成语可了不得啊,因为其朗朗上口,而又蕴含着极深刻的道理,在中国文化中极容易得到普及。“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正是写韩信的,即使是不懂历史的人绝大多数都会知道这个成语,点兵不说,而且还兵士越多越好,那这是什么人啊,必然是军事能力超群啊。
所以,我当年第一次学这个成语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韩信绝对不是一般人,反正军事能力绝对超乎想象。
二、出于对韩信身份的认可同情,司马迁对韩信极度赞赏,在《史记》给他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信出身社会底层,但军事能力似乎本就是与生俱来的,30岁当上刘邦的大将军,35岁殒命,在这有限的几年中,他是真的让自己的生命尽情地绽放了。
司马迁对于这样一个出身于平民的天才军事家那是打心底里敬佩,于是在《淮阴侯传》中给韩信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们普通人之所以认识韩信又都是通过《淮阴侯传》,所以难免会受到司马迁的影响。
三、韩信军事能力确实超强,尤其是在楚汉之争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韩信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存在。
楚汉之争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即使是在那个时代,韩信也是那么的耀眼,任谁也遮蔽不了他的光芒。
单从这一点上来讲,韩信其实已经站在了中国历史最顶尖军事人物之列,被誉为“兵仙”倒也名副其实。
没有被夸大。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所经历的重要战役有,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破项羽;擒魏,汉二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破代,刘邦采纳韩信的建议,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灭赵,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伐齐,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齐地全部平定;垓下破项羽,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四十万人与十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战功累累,当称一代“兵仙”
韩信被夸大了,兵仙只是后人对他崇拜取得名称,其实他的战绩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优秀军事家,但是兵仙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要正确理解历史人物,所以我们需要从许多方面去看,可以都看看各个历史学家对韩信这个人的观点。
没有被夸大,经历奇特,打仗有艺术感,带兵统兵能力强,韩信因此被后世评为兵仙。
有。因为他的实力确实非常强。尤其是他的军事才能,是无与伦比的存在,被后世称为“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