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土纲有:有机土、灰土、氧化土、变性土、干旱土、老成土、软土、淋溶土、始成土、新成土和火山灰土。土纲名称由一表示土壤特性的基本名词构成。它们是在实际分类时,根据土壤的检索系统,寻找其在分类中的位置,再根据其性质确定所属亚纲,按同样的方法检索其土类、亚类……。
至于土壤命名,是在土纲字根基础上,依次拼接不同含义的字根、构成续分的各级单元的土壤名称。因此,从一个名称所含的字根即可了解该土壤的主要性状。
至于亚类则在其上添加形容词,如典型的、潮湿的、石质的、砂质的等;土科则又是一个词组,包括质地等级、矿物类型、温度状况等。如粘质、混合型、热性典型网纹暗色老成土。土系通常以地名加质地命名,如明尼苏达粉砂粘土。土系命名与高级单元并无联系。?土壤系统分类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先后成立了低活性粘粒土壤、氧化土、水分和温度状况、火山灰土、干旱土、变性土、潮湿水分状况、灰土和土族等9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邀集各国土壤学家定期举行会议,不断改进。其研究成果首先反映在“土壤系统分类检索”中,如检索3版(1987)中增设了高岭层和火山炭特性,第4版(1990)增设了黑色表层,建立了火山灰土纲,第5版(1992)对变性土、灰土和潮湿水分状况进行了修订,并新设了舌状层。
至今土壤系统分类已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用作第1或第2分类。联合国的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1974)即是以美国土壤系统为基础的,1988年又出版了修订本,发展了热带、亚热带土壤和干旱土壤的分类。其影响深入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为了促进土壤分类的逐步统一,1980年在国际土壤学会之下,成立了有关组织,计划组织全世界土壤分类学家完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中国从8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研究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一分类突出了我国特有的人为土、干旱土、高山土壤和季风亚热带土壤,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目前世界土壤分类的趋势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走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除热带土壤和干旱土以外,对人为土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土壤分类:系统地划分土壤类型及其相应的分类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