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集中了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所以从碑文的整体构思到结构布局、从史料选材到遣词造句都有其鲜明特色。从文体上看,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八股模式,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了半文半白、碑诔相兼的体式,既照顾到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又照顾到广大工人、农民和中小学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从结构布局上看,层次清楚、环环紧扣。全文共分5个段落,一是地震灾情,二是唐山人的自救互救,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救援,四是新唐山建设,五是历史的结论和建碑的目的。从史料选材上看做到了取舍有度、详略适当。从遣词造句上看,基本做到了史料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干巴巴的数字罗列,也避免了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从而使整个文章显得既庄重、严肃,又生动、活泼,读了以后确实能够令人振奋、耐人回味,真正起到了“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