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弱国无外交,强国无义战

2025-04-06 11:06: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是从成本和获利的关系下的判断,当然有反例,不过适用于大部分情况。毕竟国际间那些事多半是为了利益。

根源来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说明了从别国获取利益的手段之成本由低到高的次序。很明显外交的成本低于战争。

这里说的强弱不是狭义地单指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实力。

在能够花费较低成本获利的情况下,没人会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于是弱国想从强国获取利益,在绝对实力的弱势下,靠谋略和外交大多数情况是不可能的。用战争去改变强弱态势几乎成了必然手段。例如中日之战,日本实际上是弱国,因为当时它那种变态国力组合不战就是等死,自己拖垮自己。中国。。。嘿嘿,烂账一笔,不弱而弱。

强国想从弱国获利,大多数情况不需要动武,玩一下代理人、和平演变之类的手段就足够了,而这些手段常用的旗帜就是“义”。当不得不动手时,多半是因为挥舞“义”旗不能解决问题。

基本上就是这样啦,不用太拘泥“义”的定义(本来这玩意儿的定义就是公说公有理的烂事),这句话根子上不过是评价各种获取利益的手段成本高低而已,实际是孙子兵法观点的延展。 例子自己翻书,大多都套得上。

回答2:

弱小的国家没有资格和本钱谈外交。这在战争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很简单,外交成功是要看双方地位是否平等,特别是在战争时期,你手上有多少筹码就代表你有多少本钱,谈判的本钱。因为在战争时期谁的实力强就是谁说了算,不管你有理没理,打你一顿就得听话了。
这就像是你跟人家说道理,如果你一个人跑到哪个黑帮帮会跟人家说大道理的话,可能就会马上没命了。所以在没有本钱没有筹码的情况下,跟人家说什么正义就是空谈,是草包。至少双方要在平等的情况下才会有说理的时候。
不过现在是和平时期,外交对每一个国家都是有效的,虽然有例外,但也确切的说明了,和平时期强弱之间不一定有平等的外交,但在战争时期就绝对没有平等的外交,完全是弱肉强食。
呵呵,得辨证的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得明白外交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当然我想你能问出这个问题一定是知道它的答案啦,那我就不说这个了,直接回答你的问题!
弱国不一定没有外交,相反弱国的外交官知道自己国家的实力,因此他们明白得靠自己的努力去为了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而奋斗,这样弱国就会出现“强势外交”,像顾维军等人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表现,以及他在巴黎和会对日本外交官员的无视和他的发言。
当然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的啦,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就像以上两位的分析一样,弱国差不多都要听从强国或者是大国的话,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得靠他国的“施舍”和同情。这正应了丘吉尔说的那样“当你的安全要依靠别人来保证时,这时你是最不安全的”!
以上这些得展开来说,我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还是以上全是小弟我个人的看法,我也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谢谢
弱无外交自古就是这样,这是有国家实力决定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以自己的国力为后盾,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最典型的就是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争的胜利国,本着收回国家权利的愿望参加,结果反而成为别国瓜分的对象,这证明了弱国无外交的可怕和弱国的无奈。国际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象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一样,强者生存,弱肉强食。这也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因为物竟天择是自然不可抗拒一半的国土的第一法则,身为弱者的国家要想生存就必须把自己变为强者,否则就会被淘汰

回答3:

弱国无外交是说一个国家自身综合国力不强大,使其在国际上地位太低,不能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难以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强国无义战是至,国家之间的权力是对等,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战争史外交的延伸。因此,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强国一方对弱国一方的战争都是带有侵略性质的。

回答4:

秀才遇见兵 有理说不清!你说你有理,我就揍你,揍到你被逼服软,说我是对的!和我一般强大的,不愿意为了你得罪一个强大的我,和你一样的,想说话又怕挨揍,最后你只能是苦水自己咽!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强国无义战,让我出兵为自己打仗,第一是我被人家揍了还手,但是强大的我这几率为0,二一个就是去别人家抢东西,还有一个就是 你被别人欺负了,自己没能力报仇,但是你家里还有那么点东西让我眼馋,你给了我,我去替你打仗欺负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