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坳陷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构造上位于华北盆地豫西隆起带,可分为洛阳、伊川和临汝等3个凹陷,总面积约3780km2。该区域在三叠纪是一个统一的大型拗陷型盆地,到了新生代因差异隆升和断陷,才形成了3个叠加于三叠纪盆地原型之上的新生代分割性凹陷(郑求根等,1998)。
洛-伊坳陷的油气勘探起步较晚,勘探程度较低。自1977年以来,先后有原地质矿产部、煤炭部以及河南油田管理局在此开展地质调查和油气普查工作。河南油田管理局从1981年开始,在对其进行外围勘探的同时,加强了洛阳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在伊川凹陷开展高精度重磁勘探(吴蓉元等,1994),并且对洛-伊坳陷的岩石圈结构开展了初步研究(王方正等,1995)。
迄今为止,洛-伊坳陷累计完成二维地震1240km2,完成探井4口、煤田浅井数十口。所投入的工作量包括:在洛阳凹陷完成1:20万重力、电法和磁法勘探;完成二维地震勘探283.27km2,二维老测线327.5km(1981年前),二维新测线255.25km(直线,1997~1998年度);钻井2口(3001孔和4001孔),总进尺6653.44m,取心两段,心长6.81m,采取率59.88%,其中3001孔在上三叠统泥岩裂缝见原油。在伊川凹陷,1992~1996年期间完成了1:5万高精度重磁勘探、二维地震勘探497.9km(其中弯线214.1km,直线283.9km),局部地区直线测网密度3km×3km;钻石油探井若干口,其中洛1井进尺约1500m,钻遇中生界三叠系688m,见269m 厚暗色泥岩,其他探井如洛参1井、洛参2井、宜1井等资料不祥;此外,煤炭部门还钻进浅井数十口。
在洛-伊坳陷的地面和井下,发现了多处上三叠统的油气显示,表明其中有过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但毕竟洛-伊坳陷的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对于豫西地区构造活动、盆地叠加改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坳陷内三叠系的分布、保存状况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等一系列问题(刘司红等,2003)都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