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夏凉的地带是怎么形成的?

2025-04-19 17:37: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也许你知道有冬季从地下冒出热气的地方,也许你听说过有夏季从地下冒出冷气的地方,那么,你是否知道集夏冒冷气、冬冒热气于一身的地带呢?这一非常罕见的地带就在我国辽宁省东部的桓仁县,总长约15千米,从桓仁县沙尖子镇船营沟向西南延伸到宽甸县的牛蹄山麓。据有关报道,还在上个世纪末的一个夏天,桓仁县沙尖子镇的农民任洪福在堆砌房北头的护坡时,偶然注意到扒开表土的岩石空隙里,不断冒出阵阵寒气,感到非常惊讶。当时任家就在冒气强烈的这段护坡底角,用石块垒成了长宽各约半米,深不到1米的小洞。至今这个小洞所表现出冬热夏凉的特点,仍然令人不解。盛夏里,洞内温度仅-2℃,石缝为-15℃,在洞口放鸡蛋就会冻破了壳,洞内放杯水变成冰块,雨水泄入石缝冻成缕缕冰柱,人们站在洞口六七米外,只一两分钟就冻得发抖。据说,1946年的夏天,一个国民党军官将大汗淋漓的战马拴在洞口附近的树桩上,第二天早晨,这匹马已冻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近几年来,每逢夏季,任家都利用这口天然小冻库为街上的饭店、医院、兽医站等单位储存鱼、肉、疫苗、菌种等,冷冻效果十分理想。然而立秋以后,周围地温不断转冷,而这里的地温反而由冷趋暖。到了严冬腊月,野外冰封雪冻,寒风凛冽,各种草木都纷纷枯萎凋零。但在地温异常带却是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凡是山岗上冒气的地方,整个冬春始终存不住冰雪,特别是任家屋后,种下的蔬菜叶壮茎粗,青草茵茵。1986年,任家在冒气点上平整了一小块土地,上面盖上塑料棚,栽种大葱和蒜,割了两次蒜苗。据测,棚内气温保持在17℃,地温保持在15℃。自1984年8月,桓仁发现异常地温带的消息在《本溪日报》、《辽宁日报》披露以来,国家地震局、冶金部、辽宁省、本溪市和桓仁县的地质部门及新华社等新闻单位,曾多次派人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进行一系列的仪器测试,并就其成因开展学术讨论,至今尚未定论。有人认为这里地下有庞大的储气构造和特殊的保温层,使地下可以储存大量的空气,而且使地下的温度变化比地面慢得多。冬季,冷空气不断进入储气构造,可以一直保温到夏季才慢慢放出来;而夏季进入的热空气又至冬季才慢慢释放出来。也有人说,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这里的地下可能有一冷一热两条重叠的储气带,始终在同时释放冷热气流。遇到寒冷季节时,冷气不为人发觉,而热气惹人注目遇到暑热季节时则寒气变得明显。还有人猜测,大概这里地下的庞大储气带上有一些方向不同且会自动开闭的天然阀门,冬天呼进冷气,放出热气,夏天吸进热气,放出冷气……更令人惊讶的是,1987年在原址以南300米处,又发现了一处类似的神奇土地。人们期望科学家能及早弄清这片异常地带的奥秘。瓦塔湖-70℃为什么不结冰瓦塔湖位于南极洲的莱特冰谷里,虽然湖面常年冰封,寒气逼人,可是湖泊深处却大不一样。瓦塔湖表面冰层下的水温是0℃左右,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增高。水深15~40米处水温为7.7℃;40米以下的深处,温度升得很快,距湖面60米处,有一层含盐很大的咸水层,温度达到27℃,比表面冰块的温度高47℃。极地考察队员把瓦塔湖称作地下“暖水瓶”。起先,人们认为地下也许有地热活动。可是,国际南极干谷钻探计划实施以后,人们发现地底下不但没有地热活动,而且湖底沉积物的温度要比湖水温度低很多,这说明湖底没有地热活动。美国和日本的南极考察者认为,热源来自太阳。瓦塔湖冰层很厚,而且湖水洁净。阳光照射透明的湖水,把湖底的水晒成温水。由于湖底水含盐量高,能够很好地积聚热能;上层的淡水层像条棉被,盖在上面,湖面的冰层又像密封的保暖床,使温水得到保暖。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像瓦塔湖这样的“暖水瓶”在南极不只一个,而事实并非如此。瓦塔湖依然是个难解的谜。除此之外,南极还有一些奇异的湖泊,如干谷的唐·胡岁塘湖,在-70℃的低温下,居然波光闪闪不结一块冰,真让人难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