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洪的朋友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说:“我姓洪,三点水,一个工。”这个极为简单的介绍恰好说出了洪作为姓氏的一个主要由来,
洪姓确实是由原本姓共的人加上三点水改姓为洪的。共姓相传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共公氏使用的姓氏,共公氏当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之后,共公氏继续率领残留的部落与黄帝部落的颛顼发生过争夺帝位的争斗。“共公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枝折,地维绝,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则水潦尘埃归焉。”据说,不周山就是如今的祁连山,天崩地裂之后,有了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历史上共公氏是制造洪涝灾害的祸首,其实另有一部分掌握治水技术的共公氏后裔仍在尧帝、舜帝和大禹手下得到重用,共公成为一种官职,相当于水利部长。
后来,共工氏后人为了避仇,把共姓改为“共”子加三点水为“洪”,不仅因为共、洪古音相近,而且因为共公是水官,加三点水也表示不忘祖先的功德
就开始了理解,好棒棒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尚书》等记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因避仇改洪氏。
传说共工在失败后,一怒之下一头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自己名字“共”的旁边加上三点水,留给后世子孙为氏,因此其后裔称洪氏。
2、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共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共国(今河南辉县),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加“水“字偏旁成洪。
3、源于姬姓,出自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氏。
4、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上古周朝时期有一个扬侯国,因其建都于洪洞,后又称为洪洞国(今山西洪洞),子孙以国名第一个字为氏。
5、源于改姓,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谐音汉字“洪”氏。
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豫章(今江西南昌)宏姓、常州(今江苏常州)弘姓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名李弘之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五代时期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名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6、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等,后代全部或部分改汉字单姓“洪”。
裕固族克孜勒氏,改汉字单姓“洪”。
清朝时期高丽人有洪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
今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