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概:
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
主题思想:
姜公馆的二奶奶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残废的丈夫,争得大庄财富,从此成为黄金的奴隶,心理变态,她压制情欲,无情地赶走了她原来钟情的小叔子,又屡次破坏了儿女的婚姻。她逐渐成了扑灭人间幸福和美的丧失人性的女妖。
作品通过对她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实塑造了一个由金钱而导致人格裂变的曹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金锁记》在情节的安排上,人物的设置上,颇有借鉴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色彩。在情节上,它讲究巧合、波折和首尾照应;在人物的设置上,多在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中来写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带有强烈的市井色彩。
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作者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是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锁记
《金锁记》主要描写清末民初,姜公馆避兵到上海,二少爷仲泽因为患有骨痨,是个残废,做官的女儿不肯嫁他,姜家老太太为二少爷置一房姨奶奶。曹七巧的哥哥曹大年因为想钱财,将其妹妹卖与姜家老二仲泽为姨媳。后来,既然不打算替二爷另娶,二房又没个当家的媳妇,索性娶过来当个正奶奶,叫她服侍二爷。
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得,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后代的幸福。
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食人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张爱玲的写作生涯是从1943年的上海开始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本就是一个浮华的洋场社会,战争的阴云又给它增添了一种及时行乐的颓废。十里洋场,华洋杂处,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杂糅在一起,显得分外离奇。这就是张爱玲写作《金锁记》时的上海,价值虚无,物欲横流。同时,战争与死神又近在咫尺。人性恶在战争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锁记》正是产生于这种时空背景,不仅有着时代的印迹,也掺杂了作家本人在个人身世背景上所形成的人生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锁记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的过程。七巧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子,后来因为贪财的哥哥嫁入大家庭姜公馆,做了残疾人的妻子。但是在姜公馆的30年里,她过得像疯子一样,最后她性格扭曲,又亲手毁掉了自己儿女的幸福。
一、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历程
1、年轻时的曹七巧
曹七巧年轻时是那样的美好健康,虽然出身于麻油店人家,但她自由快乐,她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得蓝夏布衬袖,露出一双洁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结拜的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裁缝的儿子。她也有过每一个少女一样的爱情的幻想。然而当她迈进姜家门槛的那一刹那起,所有的一切都破灭了。她的人生开始以另一种形式上演。
2、曹七巧的命运转变
为了金钱,她被哥哥嫁给了一个自小就卧病在床,失去正常人的生理能力的“骨痨”病人----姜家二少爷,从此陷入了金钱和爱情的泥沼,开始了她悲剧的一生。
3、爱情悲剧
由于她的出身低微,她在姜家上至太太小姐少爷们,下至丫头老妈子帮工的歧视,而她的娘家嫂子只知道从她这里谋取更多的钱财,却不知道她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的侮辱。她感到孤立无助,逐渐变成一个言语粗俗、举止轻佻、待人刻薄、满腹牢骚的怨妇。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从未享受过婚姻的幸福,情欲得不到满足,这令她更加的痛苦郁闷。
她以为她爱上了小叔子姜季泽,然而季泽却不愿意占这便宜的买卖。怕她成为自己的累赘,他不会为了她冒这个险。爱情得不到满足的曹七巧,睁着眼直勾勾地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于是她成了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这是小说中鲜明地暗示:年轻的曹七巧的鲜活的生命正在消退。悲剧是怎么也翻不出手心的。
4、金钱悲剧
生活似乎永远都是这样,一种东西的缺失总是需要另一种东西来填补,对于没有爱情没有依靠的曹七巧而言,剩下的也只有金钱了,好像无论何时何地钱总会给女人一种安全感。而此时此刻钱是她的立命之本,是她活着的唯一支柱和理由。爱情没有了但是还有金钱,然而生活总是灰色的,她以为他还有金钱做伴,但是她在姜家的这些年她只是戴着黄金的枷锁,却连黄金的边都没有啃到。在日益膨胀的金钱欲望与现实的冲突中,她的心灵日益扭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彻彻底底的成了一出悲剧。
在苦苦的等待中,曹七巧终于熬到了分家的那一天,也终于熬到了她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的那一天,从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开始了疯狂。
5、爱情的又一次打击
爱情的火苗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熄灭,留有她的也只是星星点点的火星而已,但是新的诱惑又再一次出现了,对爱情失望的曹七巧面对着向她倾诉“爱情”的姜季泽有了瞬间的短暂的心旌摇曳,但当幻想消失之后,她发现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骗她的钱财而已的一个借口。她用一把团扇硬生生地击碎了他的谎言。当酸梅汤溅湿他的长衫的那一刻,她清楚地看见她的爱直挺挺的死了,再也没有了。
如果季泽是七巧想要得到的爱情的话,那么她的爱情似乎应该彻底泯灭了。爱情在她心中这时已彻底成了一团死灰。但是她又似乎不甘心,在对待爱情(姜季泽)她是矛盾的,当季泽走了的时候,她跌跌绊绊上楼要再看季泽一眼,季泽在她眼中是那样的美丽“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很矛盾的感觉,曹七巧她到底在守护什么?
6、母性的丧失
在对待儿女问题上,她是残酷甚至变态的,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可怜人的可恨之处。她的一生不顺,没有爱情,即使有钱她在别人眼里还是低微的,这源于她的出身。于是她把所有的一切都转嫁到她的儿女身上。当长白跟着季泽学着堕落的时候 ,使她又一次感到了恐慌,她自以为用给长白娶妻的方法来留住儿子,然而当娶完亲的时候她的思想却又发生了转变。她眯缝着眼望着他。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因为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着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
她的这种畸形的对儿子的感情导致了两个儿媳妇的悲剧。对于女儿长安的来之不易的爱情,曹七巧有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儿女的幸福在她手中化为乌有,从此长白不敢再娶妻,长安也不敢再谈恋爱。
二、悲剧总结
曹七巧的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活泼、泼辣、善良,但是,家里为了金钱将她嫁入姜家的时候,她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无法逃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此她不得不开始了与封建大家庭的抗争。她在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青春与爱情,变得冷漠无情甚至变态。她被驱使着一步一步地向“死亡”的边缘趋近。成为了一个生活在悲剧里的女性。她不仅代表着自己而且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的悲哀。
故事梗概
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故事简析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