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枭雄,戎马半生,杀人无数,既有敌人也有自己人,总计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类:
(1)耍小聪明的狂生
这种人大多有些小才华,且十分张狂。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聪明,其他人都是大傻瓜,所以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以杨修、祢衡、孔融最有代表性,放在现在绝对是愤青的不二人选,纵然有网络也多半会被封号。被曹操所杀也不奇怪,主上有才且多疑,哪容得下属目中无人。
(2)有二心
历朝历代有二心的臣子都无法得到善终,这是封建社会的通病,毫无政治伦理,伴随权力斗争总是血淋淋的杀戮。这大类以荀彧为代表,既然不愿意做我的人,那就让你连人都做不成。
(3)敌对势力
敌对势力有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吕布、袁绍、张绣这种军阀头领,纵然是投诚了也不放心,杀掉最省事,还有一种是不愿意屈服的敌对阵营官员,例如陈宫、沮授、高顺等,不能为我所用,干脆杀之以绝后患。
但司马懿并不属于以上类别,年龄上,他比曹操小24岁,曹操在世时虽然受到青睐却并非朝廷重臣,不具有被杀的典型性。后世认为曹操认定司马懿“有雄豪志”、“狼顾之相”有一定演义成分,以曹阿瞒多疑的性格,恐怕说过这话的对象不止司马懿一个,而司马氏后来篡位成功,后世当然愿意拿曹操的话说事,既凸显曹操的料事如神,又能证明司马懿天生反骨,十分符合说书人和小说家的口味。
再者说来,司马懿露出反心是在曹睿执政以后,曹操时期是否有取而代之的心思无法推断,形势比人强,如果不是曹睿早死,纵然司马懿有反心也无法实现。况且曹丕阴谋诡计驭人之术不在其父之下,曹操纵然对司马懿有所怀疑,也不过是提醒儿子,如果仅仅是因为怀疑就杀掉一个看起来聪明能干的少壮派官员,曹操肯定是无法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