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吉普斯兰。世界上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
拓展资料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 。
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 [2] 。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其含量约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对家禽、家畜、鱼类的产量提高效果明显。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自古即入药。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大,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可化害为利,抑制公害。各国都兴建养殖蚯蚓的工厂,繁殖蚯蚓,处理废料,生产有机肥料。蚯蚓又有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镉、铅、锌等),可收集蚯蚓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蚯蚓加工后可制作食品,国外有利用蚯蚓制饼干、面包等。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一种性格很温和蚯蚓。
一般蚯蚓只有几厘米,最长也只10厘米左右,但有一种不常见的蚯蚓体长却能够达到惊人的3米多,它就是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蚯蚓!这种蚯蚓是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发现的,因此科学家们将它们暂时命名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
据考察,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不过它们体型虽大,但却是一种性格很温和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仅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它们的洞穴一般都是在地下0.9-1.5米深的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长可达到三米,性格很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