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由于高温,高湿造成的霉菌或者细菌感染.应该尽快降低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换气。
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为好。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
耳树的选择和处理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点。接种时间,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 打孔,穴探15~2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 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 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