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琥珀蜜蜡之谜

2025-04-06 11:24: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区在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沿岸一些国家如乌克兰、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都是琥珀蜜蜡的重要产地。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谈一下乌克兰琥珀吧。
众所周知,波罗的海出产的琥珀蜜蜡属于海珀,不同于矿珀的最大优势是皮薄、易打磨,多以蜜蜡为主。尤其是乌克兰琥珀蜜蜡,品种多样,品质上乘,且价格平庸,受到了世界各地玩友的喜爱,同时也是市场上最普遍、最流行的琥珀品种。
现在的乌克兰地域(首都基辅)
史前欧洲大陆被森林覆盖,可以形成琥珀的植被覆盖面积非常大,东到乌拉尔山,北方受气候而定,南到德国褐煤矿脉,这些地区都是琥珀的产地。
在始新世的时期,由于地壳变动,欧亚大陆架的碰撞,海洋向东淹没了大片地区,摧毁了琥珀森林大面积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波罗的海,这个时期大型河流将北方的树脂冲刷到南部沉积区。
此时,乌克兰还在“黑海”海底呢!到晚第三纪时期地理情况变化,海水从欧洲西部盆地退出,出现了新陆地。中世纪开始斯堪地纳维亚和波海平台的大型河流将之前北方的沉积物送到欧洲大陆西北部和德波盆地东部。沉积物有大量的琥珀,于是形成了新的琥珀矿脉。按照前面所讲述的,早在第三纪的时候广阔的琥珀森林遍及北欧中欧。所以乌克兰琥珀沉积点就是这个森林的一部分,所以被归于波罗的海琥珀。
始新世地图
对比上图,可以发现乌克兰由以前的“海底”变成现在的陆地,而琥珀也被由北向南的流域冲向当初的“大陆架”,也就是现在形成琥珀的矿区。数亿年过去,波罗的海扩张和海洋相连,当初的大陆变成海底,地中海缩小,黑海几乎变成内海,乌克兰地区的大陆上移,就变成了现在的格局。这也就是为什么同属波罗的海系的琥珀,却和其他“四国”琥珀有所区别的缘由了。
由上面所说,乌料都是矿珀,其矿脉或矿点已经不是琥珀史前形成的位置。史前琥珀森林行成后,只有很少一部分当年的树脂,由于季节性河流冲刷带走并被沉积到地下,之后随地壳的运动慢慢形成现在的琥珀,但绝大部分因为没有被沉积而氧化过度,干涸粉碎。在乌克兰的开采地区,细化来说,接近十数种,以下,我们选择几种一一描述其特征:
根据油温和火候,可以将琥珀皮炸成脆皮和薄皮两种......,呵呵,说正事,乌料在当地分为,脆皮料(我们俗称的厚皮料)和薄皮料两大类。
厚皮料的特点是皮厚,颜色多为发黑色且多为全皮料,料子少裂,多出金珀以及柠檬白的蜜蜡,以及白蜜等。由于厚皮很难看出内部,所以某宝上面会有“堵石”,呵呵~
薄皮料的特点是皮薄,料子颜色多,多为蜜蜡,尤其是鸡油黄也比较多,虽然俄罗斯和波兰料都出,但是乌克兰料出现鸡油黄的概率比上述两个地区明显要高的多,鸡油黄我们放在最后,下面先看看比较有代表性的乌料:
薄皮黄蜡
这种原石相信是人间人爱花见花开的品种,皮薄肉多,一般都是蜜蜡居多,而且色纯,相对波兰俄罗斯的料,乌克兰料最大特征就是颜色纯正,看着舒服,而且蜜蜡比例相对较高,可以达到七成,但是像这种薄皮黄蜡虽然常见但所占比例也就2成左右吧...
厚皮乌料
要说薄皮鸡油黄,俄罗斯和波兰也有,品质上可能有点差距,但这半光半厚皮的乌克兰料,绝对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就像波兰的海籽脑子料,你在乌克兰也绝对找不到。
这皮很厚,皮肉之间界限分明,让你忍不住想去剥他....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那层小脆皮还真能剥下来...让以前不玩乌克兰琥珀的盆友三观尽毁...没错,耐心剥掉他厚厚的外壳,恭喜,您就得到一个不用抛光都很光滑的小圆珠了,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这种脆皮料底下的肉质也是分的,有的是红色的冰裂,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有些里面裂的可能性不小,也有可能是颜色较深的蜜蜡,色纯如稠,相当美貌;第三种情况就是“血珀”了,其实是红金珀,外面的肉是红色的,里面是金色的。
总体而言,厚皮料属于赌性比较大的一种,蜜蜡和红色冰裂纹的表面之下都有可能会有内裂,而且,损耗比较大。
石头料
这种厚皮料...额,算是相对比较恶劣的,乍一看,黑不溜秋的简直就是块石头,没有琥珀的特征嘛。小料的话无论做珠子做吊坠都是不讨人喜欢的一种类型----皮占了1成重量啊!不过还好,如赵传所唱,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耐心磨掉厚实的表皮,里面的肉质往往还是令人满意的,就是损耗略大些。
金珀,金绞蜜
没啥好多说的,跟其他波罗的海的金珀也差不太多。还有乌克兰的金珀不少都带了红色,而且加上无聊的虫子很少,乌克兰的金绞蜜相当的美,也造就了更透跟纯净的乌克兰金珀。
白蜜蜡
乌克兰的白蜜蜡数量稀少,而且即使有,也是坑坑洼洼,形状千奇百怪,大失水准,我觉得跟白蜜蜡形成的环境有关。但即使这样,你也无法否认乌克兰白蜜蜡的独特,俄罗斯白蜜蜡比例明显更高,但是很多都只是花白,达不到如图的象牙白珠子或者椰肉一样的白蜜蜡原石。
说到这,我们还要谈谈蜜蜡和鸡油黄。波罗的海出鸡油黄,也是我国古代宫廷的唯一来源。在多种色泽的蜜蜡中,鸡油黄蜜蜡非常受青睐,它是一种少见且漂亮的蜜蜡颜色。相对于俄料和波兰地区,乌料出鸡油黄的概率较高。
“鸡油黄”原本是瓷器中的料,代指琥珀,主要形容颜色厚重鲜亮的蜜蜡,普通蜜蜡的颜色虽然明亮,但看上去很飘很淡,没有厚实之感。鸡油黄蜜蜡不同,颜色明显厚重一些,且层次和纹理分明,看上去有流动的堆积感。
高品质的鸡油黄泛红。这一特点不是所有鸡油黄蜜蜡都具备,这种泛红之色并不显眼,需仔细查看才可发现。
也不是所有的乌克兰蜜蜡都是鸡油黄,老蜜蜡橘黄。也有不少颜色较淡,呈蛋清或者珍珠白色,比较素淡。但是这种颜色的蜜蜡有很好的可塑性----经过低温烤箱1个月的优化,可以得到颜色相当纯正的橘黄老蜜蜡,至于这样是否有必要,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乌克兰原石无论优化与否都有其独特的风韵。
琥珀蜜蜡 认准 恩煜传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