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天文学的发展是从对包括托勒密在内的古代天文学家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开始的。令人费解的是,拜占廷人在翻译古代天文学作品时特别关注方法而不重视理论,特别注意研究星图和观测工具,而缺乏对天象生成道理的探讨。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体系论和以所谓均轮及本轮圆周运动解释天体运动的理论,对拜占廷人来说既显得深奥难懂,难以理解,又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并未引起拜占廷的重视,反而遭到他们的轻视。而托勒密所绘制的星图却受到拜占廷人格外的青睐,拜占廷天文学家塞奥在翻译托氏著作时专门为该星图撰写大、小《注释》两部书。许多拜占廷天文学家也非常喜欢绘制星图,以至于今天拜占廷学家们仍然为拜占廷时代保留的大量星图感到惊异。除了星图外,太阳运行图、星辰目录等也非常受欢迎,它们的作者既有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人物,也有古代波斯或两河流域的居民。
拜占廷形形色色的天体运行图和星图之所以非常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是计算复活节等宗教节日的准确日期以及确定日常生活的计时标准,从而完善拜占廷历法体系。拜占廷人根据太阳运行图和月亮周期表,制定了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的532年大历法周期,他们还根据日晷记录分割白昼,根据星表记录分割夜晚,将每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太阳升起时为第一时辰,依此类推。为了计算更小的时间单位,拜占廷人使用日晷和滴漏设置,将每个时辰划分为5份,又将每份划分为4秒,再分每秒为12瞬间。通常,他们按罗马人的传统,将每昼夜1/3的时间作为夜晚,其他2/3作为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