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最后一个称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赵王觉得自己国家没有这个实力,而且在当时称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并且当时赵国和其他国家交好,没有称王的话,还不会遭到孤立。
首先在战国的时候出现了五国相王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情况的产生,这就标示周天子再也没有权力来统治全天下了。而在这种称王的局势之下,可以说很多国家就算想称王,如今也可以顺势而为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赵王却没有称王,相对来说赵国在当时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比赵国弱小的国家都称王了,赵王却拒绝,这主要还是因为赵王认为当时并没有称王的实力。虽然说比一些小国要强,可是并不能称为强国,而且一直被魏国打压。虽然到后期呈现出了和魏国抗衡的态度,但是因为邯郸之战,赵国显然实力虚弱在那个时候在内忧外患之下,显然实力是不够的。
并且在那个情况下,称王只能带来口头上的一些好听罢了,可是实际上对于国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周边的一些大国忌惮。这样子的话反而会受到打压,甚至于遭受到大军的攻击。而当时作为霸主的楚国,自然的就会非常愤怒了,甚至在齐国称王之后,还派兵发动攻击。那赵国当时还没崛起做这个出头鸟,必然的就会倒大霉,那自然就不干了。
所以在后期的时候会发现那些国家基本都称王了,所以赵国才选择了最后称王,这也是为了合群。因为为了和其他的国家结盟,而且之后推行胡服骑射,还有消灭周围对赵国有影响的国家,这可以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赵国之所以最后一个称王,主要是因为赵国在战国前中期比较弱小。在五国相王时,楚国、齐国、秦国、魏国、韩国、燕国都已经称王。但是,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或者“主父”。到了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正式推行“胡服骑射”。经过这次变法后,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而在赵武灵王去世后,赵惠文王得以正式称王,并追封赵雍为“赵武灵王”。
赵国的强大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之中比较短暂的一个,赵武灵王在位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赵国臣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那个时候的赵国才具有称王的资本,之前虽是七雄,但实力却相对较弱。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谁的拳头硬,谁就能争霸的时代。赵国很强大,但却最后称王,那就说明还有比他更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