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迁
2、宋万、王伦、朱贵
3、林冲
4、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5、白胜
6、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
7、秦明、黄信
8、吕方、郭盛、石勇
9、萧让、金大坚
10、宋江、李逵、戴宗、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张横、张顺、李立、薛永
11、侯健
12、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
13、宋清
14、朱富、李云
15、杨林
16、裴宣、邓飞、孟康
17、杨雄、石秀
18、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润、邹渊、解珍、解宝
19、扈三娘
20、时迁
21、李应、杜兴
22、雷横
23、朱仝
24、汤隆
25、柴进
26、彭玘
27、凌振
28、徐宁
29、韩滔
30、孔明、孔亮
31、周通、李忠
32、鲁智深、杨志、武松、曹正、张青、孙二娘、施恩
32、呼延灼
33、史进、朱武、陈达、杨春
34、李衮、项充
35、樊瑞
36、段景住
37、王定六、安道全
38、关胜、宣赞、郝思文
39、索超
40、卢俊义、燕青、蔡福、蔡庆
41、郁保四
42、焦挺
43、鲍旭
44、单廷贵、魏定国
45、董平
46、张清、龚旺、丁得孙
47、皇甫端
至此,108将聚齐,之后在宋江“替天行道”的口号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扩展资料:
小说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第一批:杜迁、宋万、朱贵。
第二批:林冲。
第三批:晁盖、公孙胜、吴用、阮氏三雄、刘唐共七人。后来他们救出白胜所以白胜第十二位加入梁山。
第四批:华荣、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胜、石勇。
第五批:萧让、金大坚。
第六批:宋江、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顺、张横、李立、童威、童猛、穆春、薛永、侯建、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
后面是:宋清、李云、朱富(为救李逵上梁山)、杨林(公孙胜引荐)、裴宣、邓飞、孟康(戴宗引荐)、杨雄、石秀、时迁(杨雄杀了老婆,一起投靠梁山)、蟹轸、蟹宝、孙立、孙兴、顾大嫂、邹渊、邹润、乐和(救蟹珍兄弟后投靠梁山)、扈三娘、李应、杜兴(打祝家庄时被拉上梁山)、雷横、朱仝(雷横杀人被迫上山,后骗取朱仝上山)。
汤隆(自主投靠梁山)柴进(惹上官司被救上山)、徐宁(被骗上山对付呼延灼)、凌振、彭玘、韩涛、呼延灼(攻打梁山失败入伙)、鲁智深、杨志、武松、孙二娘、张青、李忠、周通、孔明、孔亮(呼延灼失败后,被宋江一起拉上梁山)、史进、朱武、杨春、陈达(被拉上梁山)、樊瑞、李衮。
项充(自主加入)、安道全、王定六(被张顺拉上梁山)、关胜、郝思文、宣赞(攻打梁山失败入伙)、索超(被梁山所擒)、卢俊义、燕青、蔡福、蔡庆(卢俊义被救一起上梁山)、郁保四(被劝上梁山)、焦挺、鲍旭(李逵引荐)、单廷圭、魏定国(被关胜所擒)、董平、张清、龚旺、丁得孙(被擒上山)、皇甫端(张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