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的含义是人生出来最终都是要死的,据此看来,生时的种种不快又有什么可以值得伤心,死又有什么值得痛苦的,都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人就算作是一棵植物,一个动物一样,又何必把人看得太重呢,对人生的遭遇也不必特别感慨,平淡从容地生活吧。
2、其实呢,死一点都不可怕,那都是自然规律,怕也没有用,人不可能有再来一次。在死之前,可以快乐的生活,死之后就可以什么都不想。
3、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生死固然无所谓,固然看不透,生死却依旧让人狂喜让人悲,因为人可生可死,但是这生这死,却依旧不是简单的。为目标而生,为理想而死,为义务而生,为责任而死。这样,你的生才是生,你的死才是真正的死。
4、生存没有快乐,死去又有什么悲哀的呢,世间万物原本只有变化而并无生灭。生死又在乎什么,世间万物原本只有变化而并无形状,有形无形也就无所谓了。
扩展资料:
“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的出处:
1、出自庄子里面的原句是:“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这句话是从佛教的教义中演化而来的,大意是生未尝可喜,死亦未尝可悲。佛教以寄居来形容生,乔迁来形容死,是教世人不必把生死看得重,命终身坏也会换过一个新躯壳。
2、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生也不悲哀,死也不痛苦,死活都挺好,没有是非,没有追求,是不积极的世界观。第二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也没什么欢乐,死也没什么痛苦。显然,从境界上、从辩证关系上比上句高了一筹。
3、想象将死之人说出这句话的心态:自己装洒脱并安慰自己身边的人,其实他自己心里也不见得就觉得生活没乐趣,不见得就想死。不是将死之人说这话,如果他不马上自杀那就是欺人之谈了。因为他都说生不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