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什么叫拉动式生产?什么叫推动式生产

有管理经验的也可加我好友交个朋友
2025-04-05 11:36: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们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时候,根据先进的范例和案例,总结出来过很多,有效果的原则和公式化的管理招数。

但是,
管理科学;
工业与商业管理专业

唯一的金科玉律,是:
先进。

所以,所有的范例和案例总结出来的规则,都有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所有。

或者,换一种说法,每一个方向的MBA学习的12本教科书的300万-500万字的经典教科书的教材题材和资料和范例和案例分析,并不都在办一件设计的事情,比如说是某企业的一线生产的具体情况的时候,被全部应用到。

所以,生产的进退维谷,事异时移,在适当地选择每一条、每一个立足点的拥有的点位的,也许的重新组合的最佳配比。

完全复制和照搬的生产,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这样的三来一补的全部外单依存度100%的单一生产方向和模式。所以,非产受到发展的局限。一旦,世界市场,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全部的沿海外单生产基地,就跟遭了海啸和风球一样的悲催清淡,直到新的热销产品季的回来。完全,以来外单的企业发生,给我们在学习工业与商业管理科学的时候,针对性地对准每一种所谓的战略条件和条款,提出了这个是否完全充分必要条件的问题?!。

因此,生产中,有可能,用PULL STRATEGY; 有可能用PUSH STRATEGY.

但是:
是否用?
在那里用?
用在那里?
怎么用合适?
是否一定解决问题?
能否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目的?
。。。。。。

都不是一个双应的推动和拉动公式能够解决的问题。

所以,应用所有挂历科学,即使是生产管理里面的300万-500万字的经典范例和案例的时候,也一定要看,那一个,是最适合具体的企业生产发展的完全解决方案的那一个真的合适的。

回答2:

拉动式库存管理的基本知识概述
  拉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以一定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每一个存储点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仓库,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点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仓库不同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的影响。
  拉动式管理模式认为各个仓库相对独立,因此做需求预测和补货决策时主要考虑本地市场的情况, 忽略各区域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的需求对供货点经济批量造成的影响,即各个仓库首先确定自己所需补进的货量,再将信息逐级向上传导,拉动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变动,供货点则根据各市场需求而不是自身的生产批量提供供给。
  一、推拉动式库存管理与动式库存管理与优缺点分析
  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认为每一个存储点(如仓库)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存储点。
  相应的,在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存储点不同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工厂成本的影响。虽然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每个存储点的库存进行精确控制,但如果各地的库存单独进行决策,那么补货批量和补货时间不一定能够与企业生产批量、经济采购批量等很好地协调起来。
  为了克服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的弊端,国内很多空调生产企业采用的是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它们根据以往经验、每个存储点的销售情况、可用空间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各个存储点。其中,库存水平的设定是根据整个仓库系统的情况统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采购或生产的规模经济收益超过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实现的最低总库存水平带来的收益时,就可以采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
  而且空调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典型的MTS生产方式,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生产数量超过短期需求量的空调生产企业。如果由于缺少仓储空间或其它原因,产品无法储存在生产地点,那么就需要将剩余产品分拨到各存储地点,以期获得一定的成本节约。为此,我们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在每一个存储点需要保持多少库存?一批生产应分配到各个存储点的库存是多少?超过需求的产能或产品供给量在各存储点之间如何分配?

推动式库存管理的基本知识概述
  库存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拉动式库存管理(Pull Inventory Management)和推动式库存管理(Push Inventory Management)
  推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预测需求将剩余产能分配给每个仓库。
  推动式库存管理是属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供应链上游通过综合考虑来自下级企业的订单和自身企业生产能力而做出的对下级企业库存决策。
  一、推动式库存管理的步骤
  1. 汇总下级企业递交的订单,并计算总订货量。
  2. 生产完成后,若生产满足了需求,则将过剩部分按订货量比例分配给下游企业;若生产未能满足需求,则按订货量比例使下游企业同比缺货。
  二、推动式库存管理与拉动式库存管理优缺点分析
  拉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以一定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推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预测需求将剩余产能分配给每个仓库。
  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认为每一个存储点(如仓库)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存储点。
  相应的,在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存储点不同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工厂成本的影响。虽然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每个存储点的库存进行精确控制,但如果各地的库存单独进行决策,那么补货批量和补货时间不一定能够与企业生产批量、经济采购批量等很好地协调起来。
  为了克服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的弊端,国内很多空调生产企业采用的是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它们根据以往经验、每个存储点的销售情况、可用空间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各个存储点。其中,库存水平的设定是根据整个仓库系统的情况统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采购或生产的规模经济收益超过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实现的最低总库存水平带来的收益时,就可以采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
  而且空调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典型的MTS生产方式,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生产数量超过短期需求量的空调生产企业。如果由于缺少仓储空间或其它原因,产品无法储存在生产地点,那么就需要将剩余产品分拨到各存储地点,以期获得一定的成本节约。为此,我们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在每一个存储点需要保持多少库存?一批生产应分配到各个存储点的库存是多少?超过需求的产能或产品供给量在各存储点之间如何分配?
  三、推动式库存管理模型的计算
  1.预测两个生产批量之间的市场需求情况(平均需求)
  2.统计每个存货点现有存货数量
  3.确定安全库存水平(安全库存=预测误差*Z累计概率分布值)
  4.计算整个物流系统的需求(总需求=平均需求+安全库存)
  5.从总需求中剔除现在存货,得到净需求量
  6.根据需求预测分配额外产品=(平均需求a/总的平均需求(a+b))*额外产品数量
  7.计算每个存货点应分配的产品总量(=净需求+分配量)
  假设某企业每个月生产一次B产品1000吨.它有两个仓库,已知两地下个月的需求预测分别为500吨和600吨.预测误差分别是50吨和100吨.另知两地仓库中现有存货分别是150吨,180吨,该企业期望达到的现货供应比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