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小说里大多数的人物是历史当中确有此人,比如戴宗、宋江、武松。而故事里说到的宋朝武术名家——周侗,也确有此人。并且历史形象中对于他在修炼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给予肯定的。众所周知,一个历史人物有个形象:1、历史形象;2、文学形象;3、民间形象。在水浒传的小说里对于周侗的描述并不是很多,只是描述了他在当时有三个徒弟分别是卢俊义、史文恭和林冲。三位学成后也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卢俊义因为自家有田有地也算是一方的地主阶级,便归隐家乡,水浒传当中称呼卢俊义为员外,古代的员外的说法通俗点就是地主的意思。林冲有周侗介绍去了王进那做了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也算是和王进平起平座了,武术造诣可想而知。单是史文恭,因为周侗觉得他心术不正便逐出师门,后去了曾头市当了教头,曾头市是什么地方,那是表面上奉公守法,但私下勾结官府做打家劫舍的勾当,可想史文恭的心术确实不怎么样了。
再加上历史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确实是周侗门下,这里就不难看出周侗不管是在历史形象、小说里面的形象还是民间形象,都是很高的。而在原著里借了林冲和卢俊义的说法,周侗曾评价史文恭为马上的功夫天下无人能及,可见史文恭可以说是水浒传数一数二的高手,而且事实上也同样如此,从他二十回合战败秦明却未用出真实力处可以看出,牛确实不是随随便便吹出来的。史文恭最后却败在卢俊义马下,也就等于是说卢俊义的马上功夫才是天下第一。
好,功夫天下第一暂且不说,晁盖死前曾说过,谁擒了史文恭就是梁山的头,这里也很能看出宋江和晁盖的心计,晁盖没说谁帮我报了仇谁就是梁山的头,而是说谁擒住了。帮忙报仇可以有很多种做法,可以带着一帮兄弟去杀了史文恭,也可以设计害他。而擒住就不一样了,擒住第一要的是活人,第二擒住比杀了要难,而且要是武功很了得才行。就是说晁盖料到宋江没这本事,死前知道宋江定会招安,所以不愿意让宋江做老大,这是晁盖。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的心计有多高,宋江对于晁盖不愿让他当老大,但又碍着面子不好明说,怕以宋江为主的下面的兄弟不服,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宋江一心想招安,怕让其他的人做了梁山的老大,招安的事情会受阻,他也通过吴用的口中了解到卢俊义也是一心的想报国,而且估计着能擒住史文恭的也就卢俊义一人,不管之后是他做梁山老大还是卢俊义,招安的事情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借打大名府的名义设计请了卢俊义上山,让他去擒了史文恭,这就可以看出卢俊义上山后不管怎么样不是老大就是当老二的这个局面。
最后一个原因,主要是卢俊义曾在童枢密手下当差,抗击过辽军,却因为童贯的不负责任,吃了败仗,最后卸甲归田,在归隐乡间后,有钱而且为人慷慨大方,结交江湖上的好汉,手下又有私人的武装,这就好像是很有钱的老板手下养了一帮打手,所以当地的官府也要给他几分面子,可以看出在上梁山之前也是一个黑白通吃的风云人物,而在梁山上不仅要根据功劳的大小分排位置,其中身份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好像柴进、关胜一样,毫无功劳却排在前面,时迁和白胜功劳不小为什么排在最后,这就是身份的区别。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看出,卢俊义上了梁山座了第二把交椅,也是很名正言顺的。
而你说的武松和鲁智深,用军事角度分析,卢俊义是副帅,是统领军队的,而武松和鲁智深是步兵头领,之间的级别差了很多。而将和帅是不同的。从个人角度来看卢俊义是骑兵而武松和鲁智深是属于步兵,在古代骑兵要比步兵的地位高。其中也不能相提并论。
好了,大概的就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原因,如果想了解的深入一点多研究研究中国的四大名著。这都是我一句一句打上去的,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