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25-04-05 09:33: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

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八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即一个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

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即考核工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关键的结果和关键的过程上。于是,所谓的绩效考核,一定放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考核工作一定要围绕关键绩效指标展开。

扩展资料

帕累托法则

又称80/20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发现的,最初只限定于经济学领域,后来这一法则也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深为人们所认同。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

例如,在企业中,通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等。

具体到时间管理领域是指大约20%的重要项目能带来整个工作成果的80%,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的头20%时间会带来所有效益的80%。帕累托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

工作中应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

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不钓小鱼钓鲸鱼”,如果你抓了100条小鱼,你所拥有的不过是满满一桶鱼,但如果你抓住了一条鲸鱼,你就不枉此行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帕累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键绩效指标法

回答2: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board),源自于罗伯特.卡普兰(罗伯.柯普朗,Robert Kaplan,哈佛商学院的领导力开发课程教授)与大卫.诺顿(David Norton,诺朗诺顿研究所Nolan Norton Institute当时的最高执行长,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于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该计划对在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会计量度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该研究的结论“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发表在1992年哈佛企管评论1月与2月号,平衡计分卡强调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项(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因此,必须改用一个将组织的远景转变为一组由四项观点组成的绩效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此四项指标分别是: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企业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