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冶炼职业健康
1.职业危害
氯化镁融盐电解炼镁,从菱镁矿石进厂到精镁锭包装出厂,要经过破碎、配料、氯化、电解、精炼、铸造、酸洗镀膜等过程。工序多,工艺复杂,生产中的危害较多。具体如下:
(1) 生产过程使用和产生剧毒的氯气,容易发生操作人员急性氯气中毒。
(2) 从氯化、电解到精炼、铸造,操作处理熔融金属和盐类,容易发生烧烫灼伤。
(3) 电解使用强直流电,系列电压高,场地又遭氯化物污染,容易发生人员触电。
(4) 熔镁外溢,容易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吊运料块多,容易掉落造成砸伤。
(5) 氯盐粉尘垃圾,有吸水潮解特性,容易腐蚀建筑物与设备。
2.预防措施
(1)氯化镁融盐电解生产,由于腐蚀性大,因此在厂房建筑及设备上,要有严格的防腐措施。厂房的屋架金属构件,以及设备金属壳体和管道等,都要定期检修并进行防腐处理。特别是隐蔽构件连接部分,更要特别加以注意。
(2)为防止触电,电解厂房地坪要铺设瓷砖,以达到绝缘、防水、防酸、防火的要求。地坪清扫时使用锯木粉等吸湿剂。电解槽上支持导、母线的瓷件要定期清擦;瓷件铁杆要外加绝缘套保护。电解槽多处联接点,要加不易受潮便于工作于清洁的绝缘垫。所有绝缘电阻,必须达到规定标准要求。厂房内吊车,从钩头到大车体,要有三道绝缘。吊车轨道采取自动撒沙以防滑。电解地下室地面,要在地下水最高水位以上。经常检查清理槽体地下部分,以保证对地绝缘。
(3)个人防护用品以防烧烫与触电为主。镁生产工人发给耐腐蚀防热的呢料工作服、工作帽和手段,并加丝绸衬衣。发给毡鞋,在电解岗位并应备有高压绝缘靴。同时发给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及时更换滤毒活性炭,以保证功效。
(4)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制订不同的安全操作规程。
(5)在生产管理中,要把控制、平衡氯气作为突出重点,纳入日常生产调度管理。要使电解槽副产氯气量保持小于氯化炉使用氯气量,防止出现多余氯气,给生产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一旦出现氯气多余时,要有紧急处理措施,以保证安全。
(6)由于有氯气和氯盐的污染腐蚀,氯化与电解厂房内的吊车,不能用明滑线送电,要改用胶皮软电缆。吊车与拉运台包小车,容易发生控制失灵、轨道和路面打滑等情况,必须特别加强维修和清扫管理,以保证吊车安全行驶。
(7)要使氯化炉保持负压状态,减少氯气跑冒,必须改善氯化生产排烟设施,提高排烟机排放能力,并保证经常运行良好。
(8)对供运贮存液氯的槽车、贮罐以及加热输送氯气的设备和管道,要有押运、检修维护、输送联系等各项制度,严格进行管理。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但由于它不易从化合物中还原成单质状态,所以迟迟未被发现。长时期里,化学家们将从含碳酸镁的菱镁矿焙烧获得的镁的氧化物苦土当作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在1789年拉瓦锡发表的元素表中就列有它。1808年,戴维在成功制得钙以后,使用同样的办法又成功的制得了金属镁。从此镁被确定为元素,并被命名为magnesium,元素符号是Mg。
镁是一种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镁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物功能:影响钾离子和钙离子的转运,调控信号的传递,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可以通过络合负电荷基团,尤其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团来发挥维持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催化酶的激活和抑制及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的调控;镁还参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并且还与机体氧化应激和肿瘤发生有关。
镁的吸收代谢: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其中60%~65%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食物中的镁在整个肠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是在空肠末端与回肠部位吸收,吸收率一般约为30%。膳食中促进镁吸收的成分主要有氨基酸、乳糖等;抑制镁吸收的主要成分有过多的磷、草酸、植酸和膳食纤维等。成人从膳食中摄入的镁大量从胆汁、胰液和肠液分泌到肠道,其中60%~70%随粪便排出,部分从汗和脱落的皮肤细胞丢失。
镁离子是生物机体中含量较多的一种正离子,其量在整体中仅次于钙、钠、钾而居第四位;镁离子在细胞内的含量则仅次于钾离子而居第二位。整粒的种子、未经碾磨的谷物、青叶蔬菜、豆类和坚果是日粮镁最为丰富的来源;鱼、肉、奶和水果中镁含量较低;经过加工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镁几乎全部损失。肌酸六磷酸、粗纤维、乙醇、过量的磷酸盐和钙离子削弱了镁的吸收,这可能是因为降低了内腔镁的浓度。
日常用途:体操运动员常涂镁粉来增加摩擦力.
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