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只铅笔是4厘米的话,要想需要25支4厘米的铅笔才能获得1米的长度,题目分析如下:
1、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一米有25个四厘米。1厘米=1/100米,1cm(厘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2、“米”的提出
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提出需要一个十进制的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
1675年,意大利科学家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Tito Livio Burattini)首次在论文中使用了metro cattolico这个词,该词是由希腊语μέτρον καθολικόν(métron katholikón)衍生而来的,意为"一种通用测量单位"。
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公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
他们将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该方案获法国国会批准。1799年12月10日法国通过公制系统,开始正式使用米制。
扩展资料
加减乘除法
1、加法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2、减法
“-”是减号,减号前面是被减数,后面是减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1000(被减数) -(减号) 300(减数) =(等于号) 700(差)
3、乘法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4、除法
“÷”是除号,除号前面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是等于号,
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商。
100(被除数) ÷ 2(除数) = 50(商)
一只铅笔四厘米,需要25支铅笔使得长度为一米。
1、一米等于一百厘米,一米有25个四厘米。1厘米=1/100米,1cm(厘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2、“米”(meter),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 可用来衡量长、宽、高。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
这道题用到了数学中的加法或者乘法。
1、加法: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2、乘法: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是25,很明显,你们数学老师错了
是25 你老师错了
是2.5因为2.5x4=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