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是19世纪最杰出的天才画家。生于荷兰一个小村庄里,生前穷愁潦倒,默默无闻,一生仅卖出一幅油画和两幅素描,死后却万众景仰,被尊为大师。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提起梵高,免不了会想到金黄的向日葵、明亮的麦田、被割掉的耳朵等。他早期作画爱用荷兰传统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促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甚至远离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的追求。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直到去世前八年,他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崭露头角。梵高着意于表现他对事物独特、强烈而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视觉形象。梵高自画像,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而紧张的眼神。梵高钟爱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灿烂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的呐喊。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末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为西方美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梵高的作品壮丽辉煌,其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张扬的个性,表达着画家强烈的主观感受,对后代绘画影响极大。然而,梵高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终因精神分裂而自杀,年仅37岁。 1934年,26岁的欧文·斯通为梵高画作所震撼,追随其生活踪迹,遍访欧洲,从尚健在的与梵高熟识的人手中,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参阅了梵高致其弟的宝贵书信,后四易其稿,率先向世人介绍了这位默默无闻的画家。作品忠实地展现了梵高非凡的才华、坎坷的生活以及独特的心灵与艺术感受,即便在画家已然声振寰宇的今天,此作于同类作品中仍不失为佼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是19世纪最杰出的天才画家。生于荷兰一个小村庄里,生前穷愁潦倒,默默无闻,一生仅卖出一幅油画和两幅素描,死后却万众景仰,被尊为大师。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提起梵高,免不了会想到金黄的向日葵、明亮的麦田、被割掉的耳朵等。他早期作画爱用荷兰传统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促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甚至远离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的追求。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直到去世前八年,他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