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楼主,回答如下: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原因: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第二,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财富,人们必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第三,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
第四,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另外给楼主补充: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将移动总需求曲线:
自发支出增加导致的IS曲线的右移、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导致的LM曲线的右移,将右移总需求曲线。
而储蓄、税收与进口的增加所导致的IS曲线左移、货币供给量的减少所导致的LM曲线,将左移总需求曲线。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增加总需求,右移总需求曲线;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减少总需求,左移总需求曲线。
2、特殊情况下,IS曲线的移动或LM曲线的移动不一定能移动AD曲线
(1)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2)而在古典区域,IS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极大,以至于总需求不变。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
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
四、净出口效应。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拓展资料: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总需求曲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需要的GDP水平。
(2)决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两个经济原理是收支平衡和货币供求相等。
(3)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降低,因而实际利率会上升,从而使投资、GDP和净出口减少。
(4)总需求取决于真实货币供给。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曲线上移的程度恰好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也就是说,名义货币的增加不会改变GDP,只能改变价格水平。
(5)一般说来,扩张性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也影响总需求曲线(信心增强时,AD曲线向右移动;当信心削弱时,AD曲线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