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具体的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具体地讲要抓好四个控制点:
第一,现场作业控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地全面完成具体的现场作业。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采取各种审计手段,收集书面、实物、视听、电子数据、口头、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审计证据。收集的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如实际情况确需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应经批准审计实施方案的人员或审计会议批准。
第二、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控制。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真实、完整地逐日编写审计日记。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要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或委托相关人员)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汇总、复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控制。在审计实施初步完成后,审计组要对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认真的汇总、整理、复核,检查: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已经实施审计;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等,对于不足部分作必要的补充。
第四、审计组审计报告控制。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在审计组长审核后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组所在的部门要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事实的清晰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性,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的恰当性等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意见。
(三)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即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着重要抓好:
第一、审计机关审计报告控制。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它应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三是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的载体。审计报告必须如实、客观、恰如其分地反映审计结果。
第二、审计项目复核控制。审计复核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三级复核职责,规范复核程序。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要求落实三级复核责任制,强化审计组长和业务处(科)室负责人复核责任,加强审计组长对审计证据、事实的复核,业务处(科)室负责人对审计定性、报告的复核。加强审计机关内部专职复核工作,加大复核力度。未经专(兼)职复核的审计项目,其审计业务文书不能签发。同时要完善并坚持审计业务会议制度。
第三、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审计回访、后续审计控制和审计档案管理。这一环节旨在清除实际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偏差,保证审计档案的完整性,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更趋完善。[1]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