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
浮士德在将希伯来文的《圣经》译成德文时,决定将“泰出有道”转译成“泰出有行”,体现了他实践意识的觉醒。
于是他充满自信,敢于与魔鬼订赌,走出象牙塔,最终找到满足与幸福.
另外,“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正像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
任凭魔鬼百般以恶诱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躇,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伟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
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首先,《浮士德》是歌德写的,跟康德没关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