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航母的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算成地面交通工具是多快?

2025-04-18 07:02: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说到海军人们通常都会想到航母这一大型船舰,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给进行海上侦查的飞机提供搭载平台,英国率先开始着手研制航母。随着航母重要性的显现,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航母,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航母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用途也更加多样,现代航母不仅仅能为舰载机提供起降平台,自身也具备了一定攻防能力。使用国能在远离本国领土的情况下,具备一定远程作战能力,在维护海洋权益中起着重要作用。

单看数量的话,航母在二战期间就已经迎来了发展巅峰,因为这期间美国一个国家的海军就装备了上百艘航母,而今天世界拥有的航母总数不过在20艘左右。事实上,二战期间的航母完全无法和现代航母相比。

在航母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情况下,拥有航母的国家依旧屈指可数,原因就在于研制现代航母的难度很大。有细心的朋友提出,为何大多数航母的航速都在30节左右波动,30节换成地面交通工具又有多快呢?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展开讨论。航母的速度用节表示,一节就是一海里每小时,约等于陆地的1.852千米。所以以航母30节的时速来看,大多数航母一小时能行驶55公里左右。而若是换成陆地交通工具中最常见的汽车,55公里的时速并不算快。

那为什么人们不对航母提速呢?海洋无边无际,一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未免也太慢了吧!事实上,人们将航母的速度控制在30节左右主要就是为了安全考虑,二战时的多数航母速度都在40节左右,也就是70多公里一小时,但各国海军发现这一速度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航母作为一种水面战舰,需要为舰载机提供起降平台与容身之地,所以航母的体型通常都是只大不小,比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舰长足足有337米。体型越大的航母,在航行时受到的阻力就越大,进而影响航母的平稳性,反而对舰载机有不利影响。

另一个原因就是燃油经费问题。在海陆空三军中,海军无疑时候最花钱的,像航母这种大型战舰出海一天,消耗的燃油经费就已经能让很多小国头疼了。若是将航母提到40节的速度,就需要更多的动力来对抗助力,从而增加燃油消耗。

在航母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研发人员通过对比和总结,对航母的速度也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让航母保持30节左右的航速,就能达到最经济安全的效果。

由于建造一艘航母的背后需要相应的经济、科技、工业实力等来支撑,所以航母其实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山东舰的入水,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航母的能力,加快了我国向海军强国迈进的步伐。

回答2:

为何航母的速度控制在30节左右,换成地面交通工具有多快出乎意料

回答3:

航母的速度都在30节左右,那是因为这个速度正好,能够使航母达到一个安全稳定的状态,30节换算成地面交通工具,大概也是55公里每小时,速度还是可以的。

回答4:

一节相当于1.852公里/小时,30节即55.56公里/小时。之所以这么慢就是因为水阻较大。

回答5:

航母甲板长度有限,要起降飞机所以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顺利起飞。换算成地面交通工具大概是54公里每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