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考核系统是战略执行系统,因此能否落地是判断该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很多企业非常关注的话题。要想企业绩效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地执行,必须做好以下五个关键:
关键一:企业高层真正重视
企业家在口头都表示很重视绩效考核,但真正要他座下来商讨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审定绩效考核制度的时候,就说我很忙,很忙。该他做的事,都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代劳了。
因此,企业高管层不从思想上重视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是做不好的。高管层正确的绩效理念和文化是确保绩效体系落地的思想保障。只有他们重视起来,并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将绩效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将绩效视为管理的有效工具,而不是额外的负担。这样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关键二:企业管理层真正乐意去做
许多企业做绩效考核方案,一般不是老板一头热,便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在发热,认为如今企业不做绩效考核不是好企业。其实,绩效考核体系是个系统工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要参与。都要考核,都要评价。
因此,公司,部门,岗位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考核的方式,绩效结果的应用执行、绩效激励等都需要各阶层管理者愿意去做,乐意去做,并认为绩效考核确实是他工作的好工具,管理的好帮手,员工业绩体现的好办法。
从中能体现公平、公正与公开,形成团队合力和活力,这样管理者乐意了,就不会有“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现象产生,绩效考核就能有效执行。所以,如何让各阶层管理者乐意参与呢?绩效考核不是考核完就扣工资、扣奖金,对他们应该是一种激励。
所以绩效KPI目标设定要合理,考核过程要公平,员工能力要培育,考核激励要突出,绩效沟通要愉快,绩效考核体系大家都能理解,这样才能使公司的绩效考核体有效运行。
关键三:企业绩效考核真正系统化
绩效考核不同于绩效考核,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来瓢。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系统的闭环。
从公司年度绩效目标制订与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绩效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权重、原则和评估,绩效结果的应用面谈反馈都要做到系统,全面,有效。
所以,绩效考核体系一旦运行后,要重视试运行环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生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绩效形成体系,形成合力,高效、科学、合理,才能有效执行。
关键四:真正由专业人员监督检查、实施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必须成立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由专业管理者和团队来实施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PDCA循环的过程,是不断检查、监督修正的过程。
没有专业人员来操作是做不好绩效的。绩效考核体现公司或部门的要求,重结果。而绩效计划是为确保绩效目标达成的具体行动举措,重过程。只有当结果与过程有效结合,才能真正确保绩效的落地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因此,绩效考核的实施不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使绩效考核形式化。每位被考核者在签定好绩效考核目标和承诺后,如何按照绩效计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在过程中按计划实施,出了问题不推责,需要有专业人员来监督部门绩效和岗位绩效,这样考核才能确保过程到位,不流于形式。
关键五:真正确保绩效考核全方位沟通
绩效考核是一项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行为模式。需要大量的沟通。绩效目标制订要双向沟通,绩效过程辅导需要沟通,绩效产生问题解决需要沟通,绩效考核结果出来需要面谈反馈沟通,绩效计划改进需要双向沟通,总之沟通无处不在。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灵魂。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应就绩效指标、指标权重、目标值、评分规则、绩效结果等方面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致,被考核者才能从内心深入接受考核,并积极主动地完成考核者提出的要求,否则绩效落地只能“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将沟通贯穿在绩效考核的始终,绩效考核便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绩效考核是个“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的管理系统,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覆盖面广,面对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用一套通用的绩效考核模式。
所以绩效考核不能一成不变,要因地制宜,因部门而异,因岗位而异,只是考核的制度是统一的模式和模块,所以要想绩效考核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只有做好了以上五个关键,企业绩效考核才能落地实施,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必须建立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
其次,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再次,考核的结论应对本人适时公开,这是保证考核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最后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当然,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