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诊断标准?

2025-04-08 08:46: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临床分类】

  1.  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等。

  2.  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如 慢性铅中毒等。 

  3. 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上述之间,但有截然分明的发病时间界限。如亚急性铅中毒。

【中毒表现】

  1. 神经系统表现: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脱离接触后可恢复。

  2. 呼吸系统表现:可引起 气管炎、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性肺炎、 过敏性哮喘、呼吸道肿瘤等。 

  3. 血液系统表现:可引起造血功能抑制、血细胞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出凝血机制障碍、急性溶血、白血病、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等。 

  4. 消化系统表现:可引起 口腔炎、 急性胃肠炎、慢性中毒性肝病、腹绞痛等。 

  5. 泌尿系统表现: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泌尿系统肿瘤、及其他中毒性泌尿系统疾病、化学性膀胱炎等。 

  6. 循环系统表现:可引起急慢性心肌损害、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肺源性心脏病、 心肌病和血压异常等。 

  7. 生殖系统表现:毒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包括对接触者本人和对其子女发育过程的不良影响,即所谓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8. 皮肤表现:可引起光敏感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职业性痤疮、 皮肤黑变病等。

【诊断原则】

1、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2、现场劳动卫生调查、

3、相应的临床表现、

4、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5、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

6、综合考虑。做出判断。

【问题解析】

职业中毒是职业病中种类最多的,其诊断要符合职业病诊断的一般原则。应包括:

1、职业史、

2、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3、相应的临床表现;

4、必要的实验室检测;

5、全面综合分析,排除非职业性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来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