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枯树桩上摘的,是什么?

2025-04-09 03:07: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人所谓“芝类”常泛指菇类,并不一定都是灵芝。20世纪90年代,菌物学家赵继鼎等人采用现代真菌类生物分类系统对《神农本草经》中所述“六芝”作了一些对比研究,结果指出,《神农本草经》中所述的“六芝”并非都是灵芝。
  青芝:应与云芝相似,其盖面上生有环状排列的蓝色、深蓝色、黄褐色、褐色、白色及黑色等杂色绒毛,且有光泽,似羽毛状等形态,与葛洪《抱朴子》中描述“青者如翠羽……”的特征相似,而云芝并非灵芝属真菌。
  赤芝:应为灵芝或松杉灵芝,它所具有的红色或紫色,带漆状光泽的菌盖,确有如珊瑚状的色彩,与《抱朴子》中形容其“赤者如珊瑚……”接近。现已证明两者皆有药用价值。赤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品种。松杉灵芝是国家批准的可用作生产健康食品的真菌。
  黄芝:根据《抱朴子》中描述“黄者如紫金”的特征,推测黄芝是硫磺菌(又称硫色干酪菌、硫色多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或 Tyromyces sulphureus),其盖面呈橙红色、橙黄色至黄色,干后为黄白色,幼嫩时可食。从硫磺菌中已分离出腺嘌呤、甜菜碱等多种生物碱,其药用价值尚待研究。
  白芝:《从抱朴子》中描述其“白者如截肪”的特征看,可能是苦白蹄(又称药用层孔菌,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其盖面呈白色至灰白色,菌肉灰白色,近肉质,后期程酪质,味苦。中医用作健胃、发汗剂,药用价值极低。
  黑芝:《抱朴子》中描述其特征为“黑者如泽漆”,与其相对应得种类可能是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又称乌芝),其盖面呈褐色、暗褐色、黑褐色至黑色;并有黑色长柄。黑芝亦可能是黑柄多孔菌(Polyporus melanopus,又称黑柄仙盏),盖面初期近白色,渐变为茶褐色,有表面黑褐色至黑色的长柄。
  紫芝:应是紫灵芝(紫芝,Ganoderma sinense),其盖面呈紫褐色、紫黑色至近黑色,具漆样光泽。有药用价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品种。现今灵芝研究证明,“六芝”其实只有“五芝”,赤芝与紫芝是同一品种。
  因此,赤芝是六芝(五芝)中药用价值最高的,其中,长白山灵芝和台湾的樟芝是赤芝中的珍品。

灵芝又称林中灵,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药效最高。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种植,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
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如果低于80%,子实体会生长质量不良,菌盖边缘的幼嫩生长点将会变成暗灰色或暗褐色。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二氧化碳更为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时,子实体就不能开伞,长成鹿角状分枝,含量达1%时,子实体发育极不正常,无任何组织分化,形成畸形。
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光黑暗条件生长速度最快,当照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时,生长速度只有全黑暗条件下的一半。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菌柄、菌盖生长迅速,粗壮,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