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六尺巷 吴家

清代 六尺巷 吴家
2025-04-18 06:46: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尺巷,建成于清康熙年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4]
1956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5]
1985年,桐城市政府将“六尺巷”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
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其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6]
2002年,桐城市在原址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六尺巷'。修复恢复是根据原来的墙体的高度,墙面的做法,以及地面处的恢复面貌修旧如旧。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8年2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桐城视察,参观六尺巷。[7]
2014年1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8]
2016年,桐城市对六尺巷片区进行开发升级。
"懿德"牌坊
白玉牌坊立于景区宰相府内,高大的徽式汉白玉牌坊上,“懿德流芳”苍劲有力。穿过牌坊,来到乌石照壁前,正面刻着六尺巷的人物图,背面则是张英的生平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