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也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也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本杰明?巴顿 缓缓合上菲茨杰拉德的《返老还童》(电影返老还童的原著),当生命的轨迹行云流水般展现在面前时,我们发现无论怎么感叹,身边的人都会慢慢的被别人代替,所以我们希望着时间能够倒流。可当时间倒流发生在本杰明身上时,他却要经历爱的人比自己先死去的煎熬。
当返老还童成为一种带着孤独的奢望,我们不如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本杰明生来就是个老头,一头白发、苍老的面容让他不属于我们认识的世界。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重新作出选择,他无法选择不做自己,只能与众不同的从年老往年轻生长。尽管有着越发年轻的外表,但是当身边的人相继被岁月抹去时,他才发现生活中最不
能缺失的是那些陪他走过孤独的人。 就像奎尼对本杰明说的那样:“我们注定是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当我们回忆那些少年少女时代的丝丝涟漪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时光已经流走。两个月前,同学告诉我我们小学的班长出车祸离开了,那种记忆里彩色的人物、场景瞬间变成黑白胶片时的刻骨铭心至今难以释怀。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接受这事实。直到十几天前,我将《返老还童》和由它改编的剧本一气呵成读完,那之后才将这件事慢慢的从心里淡忘。生活也许正是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一种随机,我们永远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是意外发生的还是蓄谋已久的,对结果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过程,本杰明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争取,不
断的争取。 每次捧起菲茨杰拉德的书,他的都会给我们展现不一样的人生。那优雅的文风,清晰的叙述线条,点石成金的遣词造句让他是那么的独树一帜。可人们又批评他“浮躁”、“抑郁”,作品带着庸俗和不雅。正像书中本杰明经历过的嫖妓、喝酒、打架、与有夫之妇暧昧等。尽
管饱受着夸奖和贬低,但我们不能否认那就是人生,那就是给我们人生启示的生活轨迹。 当蒙克里夫抛开杂言碎语决定与本杰明订婚时,我们发现爱情就是那么说不清、道不明,老三和静秋那心灵上厮守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本杰明经历了距离、时间和物质享乐考验的
爱情更是弥足难得。 当本杰明再次回到家,“回家是一件令我感到新奇的事情,周遭一切看起来依旧,闻起来依旧,感觉起来也依旧。你意识到真正发生改变的,是你自己。”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到高中,有的是对学校变化的期待;第二个寒假再回母校,看见又一批稚嫩的新面孔在晨读、在奔跑,
我意识到,两年了,改变的,是自己的轨迹,那些年记忆里的背景依旧在那里。 幼儿班和我们爬墙上树的玩伴;学校里,我们心仪已久的暗恋女生;清晨、黑夜和我们一起在路上的同学、死党;我们乐此不疲谈论的糗事和八卦新闻;学校周围属于我们的小店??那些年的一切都刻在了我们心里的某个位置。在我们疲惫时,当我们无助时,回忆起那些都
会让我们不经意间扬起嘴角。 行将大三,小时后那些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幻想悄悄地从心底淡出。青春就像北京这春天,历经几次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几次雷雨交加狂风卷沙,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转眼间又到了六月,一批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即将穿上学士服留下他们在校园里最后的一段回
忆,希望他们都能将这些年的美好珍藏心底。 那些年我们有天马行空的幻想,那些年我们有挥汗如雨的奋斗,我们将那些年祭奠给了
青春。若干年后伫立在自己的路口,回首那些年的人,那些年的事,那些年的书,我希望: 岁月静安,你我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