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在2003年大裁员时候,柳传志在公司内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联想不是家》,虽然时隔十几年,但今天读来仍然有一番滋味。
联想不是家,哪个公司是家呢?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与员工的关系?是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考虑的。
在家文化中,老板与创业团队的关系、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就像朋友对朋友的关系,就像父母对自己子女,子女再错,再不上进,但也是自己的孩子,不能驱逐出家门,还是管到底的。但企业的根本原则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让企业活,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在我经历的两家公司中,一家是上市企业在青岛的分工公司,制度较为完善,职业经理人之间以工作为连接纽带,很少讲究人情;
另外一家是当地民营企业,老板创业20多年,老员工最长跟随15年之久,很讲究人情,企业在转型期。
与家文化不同的,是球队文化。在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几本关于管理和领导力方面的书籍,《华为基本法》《以奋斗者为本》《可复制的领导力》《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等,这些书读下来,我的心得是民营企业转型,首先是企业文化的转型,企业文化的转型就是【从家文化向球队文化】转变。
球队文化与家文化有什么不同呢?分三点与大家分享。
01球队文化首先是荣辱与共的合约精神
我比较喜欢看足球,特别是西甲,梅西和C罗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足球运动员。如果问大家C罗会为皇马踢多久,肯定没有人说一辈子。因为大家都知道,球星给球队踢球是签约合作。
C罗加盟皇马
合约精神,是职业化精神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与员工也签订合同,但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并不像球队与球员一样,有明确的夺冠目标,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我只是来打工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职业经理人的心声。
乔丹为什么身价高?因为他带领公牛队获得过6个NBA总冠军,乔丹个人每次都当选总决赛MVP。梅西为什么身价高?因为他为球队带来了7个西甲联赛冠军,梅西个人也获得了5次金球奖。
球队首先有共同的愿景――夺冠,在这个共同愿景下,球员和球队将利益捆绑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当获得冠军时,共享成果。
建立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
是球队文化的基石。
02球员、教练、裁判各司其职勿越位
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从一线干起来的,从市场到营销,从采购到财务,都是一边好手;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招募职业经理人。许多职业经理人在民企很难做太久,原因是什么呢?多数情况是因为管理的“越位”。
球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球员上场踢球,教练负责训练球员、指挥比赛,裁判呢,负责维持比赛的公平进行。
员工,是球员,
领导,是教练,
董事会(或法律),是裁判。
谁也别越位。
教练(领导)的职责是指导和训练球员(员工)。教练(领导)再着急,也不能替球员(员工)上场踢球;不满意,你可以换掉他。而裁判呢?球到你脚下也不能碰。
皇马主教练齐达内的首秀
最忌讳的是老板既当了教练,又当了球员(自己做业务,给员工打工,还遭到员工的埋怨),还想做裁判。用制度管人,总比用人管人要明晰的多。权责利分明、监管机制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明确的权责利及监管机制,
是球队文化的制度保证。
03板凳上有替补,场上球员才更卖力
足球比赛中,除了场上踢球的球员外,场下还有替补队员。场上队员发生意外时、战术调整时,替补席可以随时跟上。
星光熠熠的皇马替补席
反观企业中,员工出现业绩、滑坡时,往往缺乏后补人才,所以打不得骂不得,管的太严怕管跑,管的不严不出成绩,这些窘况,我们真得跟球队好好学习。场上11人,场下7人替补,谁不好好干,马上换人!充足的人才储备,造就了球队的竞争上场。同时,也为企业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军。
建立充足的人才储备,
是球队文化的竞争驱动力。
总结一下,借鉴球队文化,指导企业发展,有三条建议:
1、荣辱与共的合约精神;
2、明确的权责利及监管体系;
3、充分人才储备造就内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