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治印的风格是什么?

2025-03-28 09:40: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缶翁、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大聋、酸寒尉、芜菁亭长等,浙江安吉人。与吴熙载、赵之谦、胡并称为“晚清四大家”。

吴昌硕一生治印,风格几经变更,早期从浙派印入手,后专攻汉印,一度以浙派的切刀法追求拙涩风格,随后又继学皖派印风,取法邓石如、吴熙载、钱松、赵之谦等人。尤其对“西泠八家”之一钱松深为钦服,深受钱松后期雄浑跌宕风格的影响,取法古玺和秦汉印,又融入历代金石碑碣文字造型艺术,及金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文等;其篆结取法邓石如、赵之谦圆转的基础上,掺入《石鼓文》的体势,他一生于《石鼓文》功夫最深,早期临摹肖似,后加熟练,出以新意。

吴昌硕的印章也体现了石鼓文那种高古奇崛,貌拙气雄的意态,印文线条以浙派苍莽滞涩为基础,突出笔意,刀法自如,冲切披削兼使,用钝刀硬入,强化了笔画锐钝、方圆、轻重的变化,所表现的是古朴、豪迈、浑厚、苍劲的风格。

吴昌硕在技巧的表现上,不单是刀法技巧的表现,他一洗前人旧制,用敲击、磨擦、凿、刮、钉等多种手法造成印面残缺破损的古朴之趣,以印章斑驳的形式来表现浑厚的金石味,而且他这种表现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而是自然的流露,这是非高超的艺术修养的印人能为的。这就是所谓“既琢且雕,还返于朴”。

由于吴昌硕的学问好,功夫深,气魄大,识度卓,终于摆脱了寻行数墨的旧藩篱,形成了自己的高浑苍劲的风格,将明清篆刻艺术600年来的印学推向一个新的顶峰,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