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全球无数观众的关注。在观看排球比赛中,观众能体会到排球运动的竞技与对抗之美,个性与团队融合之美,斗智斗勇展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之美,技战术精妙融合之美。
(一)竞技与对抗之美
排球是一项竞技运动,虽然是隔网对抗项目,但是并不影响其竞技性和对抗性。比赛中双方全力争胜,竞技性主要体现在比赛队员力量、高度、速度等方面。排球比赛双方没有身体对抗,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掌握网上的主动,并且尽全力防止球落在本方的场区,因此其对抗性主要体现在网上进攻和拦网的争夺,以及进攻火力与防守能力的比拼等方面。
(二)个性与团队融合之美
排球比赛双方场上保持6名队员,每名队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这6名队员又组成了一个团队。根据分工的不同,场上6名队员担当不同的角色,有二传、接应二传、主攻、副攻、后排自由防守人。在比赛中,有的队员比较张扬,比如进攻队员;有的队员比较内敛,比如二传队员;有的队员比较顽强,比如后排自由防守人。由这些性格各异的队员必须融合成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团队,统一贯彻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和全队的打法风格。比赛中,队员之间有分工,有合作,能力强的队员保护其他队员,互相帮助。因此,队员个性的展示和高度的团队融合成为观众十分关注的排球运动之美。
(三)斗智斗勇展示拼搏、永不
言败的精神之美双方实力相当的排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因素除了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还有双方临场的发挥和作风等。双方在各自的场区通过精湛的技术实现事先的战术安排,一方面要抑制对方的进攻,另一方面要突破对方的防线。比赛就是这样一种抑制与被抑制,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队员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战术,比如在对方拦网强的时候可以选择轻打、吊球,将球打到对方的空当区域,或者选择打手出界的战术,使球碰到对方拦网手之后落到界外。
排球运动在中国有这特殊的地位,女排的“五连冠”时期的拼搏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1981年世界杯上,中国男排在与韩国队比赛中,先失2局的情况下连扳3局,反败为胜,男排永不言败的精神和顽强的作风使中国一万人民大受鼓舞,青年学生自发走上街头,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
(四)技战术精妙融合之美
排球的技术环环相扣,也是实现战术的前提条件。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目的是直接得分或最大程度破坏对方的接发球质量。接发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全队进攻战术的实施。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二传队员能组织起预先制定的战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只能组织调整进攻。进攻战术的完成需要二传队员和进攻队员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进攻能力。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要抑制对方的进攻就需要较好的拦网技术和配合,以及和后排防守队员的配合。好的防守是组织反击的基础。战术和技术之间的相适应性和相融合性也是排球运动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