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寻根文学”作家创造出的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都生发于作家主体的独特感受和各自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理想,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的“三王”),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如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如韩少功的《爸爸》,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但这三方面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许多作品是综合地表达了寻根的意义。而张炜《古船》的问世,标志着寻根文学把文化批判推向了最前沿,作家摆脱了阶级观念的制约,注重从人性的角度上展开了“善”与“恶”的对立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