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酰CoA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净产生多少ATP?

2025-04-06 00:00: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为16.5ATP

丙酰CoA首先转变为琥珀酰CoA(羧化)消耗1ATP,琥珀酰CoA经柠檬酸循环变为草酰乙酸,产生1GTP,1FADH2,1NADH和H+

草酰乙酸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1GTP,后彻底氧化产生1ATP,4NADH和H+,1GTP,1FADH2。1NADH和H+生成2.5ATP,1FADH2生成1.5ATP,总共生成16.5ATP。

扩展资料:

琥珀酰CoA+GDP+磷酸琥珀酸+GTP+CoA

这是基质的氧化直接与磷酸化发生偶联作用的例子(称为基质水平的磷酸化)。琥珀酰辅酶A还和乙酰醋酸、丁酸反应,将CoA转移。生成乙酸乙酰CoA和丁酰CoA。和甘氨酸反应,经过δ-氨基γ-酮戊酸(D.Shemin等的甘氨酸-琥珀酸循环的主要部分)成为四吡咯化合物(血红素化合物)的合成起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琥珀酰辅酶A

回答2:

丙酰CoA首先转变为琥珀酰CoA(羧化)消耗1ATP,琥珀酰CoA经柠檬酸循环变为草酰乙酸,产生1GTP,1FADH2,1NADH和H+,草酰乙酸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1GTP,后彻底氧化产生1ATP,4NADH和H+,1GTP,1FADH2。1NADH和H+生成2.5ATP,1FADH2生成1.5ATP,总共生成16.5ATP。

回答3:

先说结果,新算法为16.5ATP,老算法为20ATP,详细计算过程如下:
(1)首先,根据最新算法(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以下‘=’为等同的意思,括号内的为老算法)
①1GTP=1ATP(1GTP=1ATP)
②1NADH=2.5ATP(1NADH=3ATP)
③1FADH2=1.5ATP(1FADH2=2ATP)
(2)丙酰-CoA变成琥珀酰-CoA,过程如下(根据为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242页图28-14):
①丙酰-CoA+ATP+CO2+H2O→D-甲基丙二酰-CoA(此反应由丙酰-CoA羧化酶催化)
②D-甲基丙二酰-CoA→L-甲基丙二酰-CoA(此反应由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催化)
③L-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此反应由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催化)
(3)琥珀酰-CoA由部分TCA循环(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变成草酰乙酸,过程如下:
①琥珀酰-CoA→琥珀酸+1GTP(此反应由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
②琥珀酸→延胡索酸+1FADH2(此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
③延胡索酸+H2O→苹果酸(此反应由延胡索酸酶催化)
④苹果酸→草酰乙酸+1NADH(此反应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
(4)草酰乙酸由部分葡糖异生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进而由部分EMP循环(糖酵解)变成乙酰-CoA,过程如下:
①草酰乙酸+G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ATP→丙酮酸(前一反应由丙酮酸激酶催化,后一反应为非酶促反应)
③丙酮酸+CoA-SH+NAD+→乙酰-CoA+NADH(此反应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5)乙酰-CoA经完整TCA循环进行氧化
这里反应就略了,按新算法为等同产生10ATP(老算法为12ATP)
综上所述,丙酰-CoA完全氧化产生的ATP有:
(-1ATP)+(1GTP+1FADH2+1NADH)+(-1GTP+1ATP+1NADH)+10ATP=(-1+1+1.5+2.5-1+1+2.5+10)ATP=16.5ATP
老算法过程就略了,结果为20ATP(只要把上面NADH、FADH2等同的ATP数全都替换成老算法就行了)

回答4:

丙酰CoA经一步贝塔氧化生成2分子乙酰CoA,过程中生成1.5(FMN)+2.5(NADH+ H+)=4分子ATP,再经三羧酸循环利用的是乙酰CoA,每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产生24分子ATP。合计应该是52分子ATP。或许有错误?请核准后采纳。希望能帮助您。(大学生化专业学生为您解答)

回答5:

在 @白墨客 答案的基础上,我认为羧化那一步虽然表面上是消耗1分子ATP,但是直接变成了AMP,所以应该算作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所以最后一共是15.5个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