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品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
(一)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经济、科技发展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出1:3的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平、环保意识等多方面跟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他人技术的依赖性明显,这就必然会受到技术壁垒带来的影响。另外,我国政府有关机构设置、配套政策服务没有统一协调地进行管理,没有专业权威的、国际普遍认可的产品检验检疫部门,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府服务平台的不健全。
(二)我国出口产品相对弱质性。
我国以出口初级产品,如农产品、纺织服装品为主。这些产品以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但在遭遇技术壁垒时,这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必然被阻挡在国际市场之外。这也因此成为我国一直以来很难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国推广的国际标准匮乏,专利技术薄弱。目前,在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我国的技术标准80%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而这些标准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制定、推广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自己没有创新,总是一味地依赖这些标准,那么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将处处受制。
(三)技术落后是根源。
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这是我国产品遭遇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差,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技术水平在整体上存在差距,很难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困扰。目前,我国的出口结构仍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次要地位,缺乏具有领先优势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当企业面对技术壁垒时,只是一味地去反抗它的不合理,却没有看到它推动技术发展有利的一面,没有想到只有通过自身技术质量管理的改进,增强标准意识,学会运用合理的规定,抵抗歧视性的技术壁垒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
应对技术性壁垒的措施
(一)加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离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技术水平的不先进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向前发展。我们说,经济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的标志,那么创新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方面由于我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大国,与资本密集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发展上本身就存在差距,现实是残酷的,目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技术水平上有可观的发展和进步,引进高科技的技术管理水平,调整出口策略,使企业跻身于先进国的发展行列;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面对复杂多变、标准苛刻的贸易壁垒,企业要树立全方位的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加大出口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创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壁垒,冲击国际市场,扭转出口受阻的局面。
(二)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优势,跨越技术壁垒。
虽然发达国家无论是在技术、资本、管理经验等各方面较我国相对雄厚,再加上他们有强烈的民族保护主义,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处于劣势,产品竞争力下降,但面对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首先,我国应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实践看,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是扩大我国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其次,应该转化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此来确定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继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使其能反映我国的利益和要求,无疑有利于突破TBT限制;最后,充分利用WTO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和区别待遇。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充分加强和其他发展中成员方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避免发达国家成员方利用其技术优势制定不合理的条款,给发展中成员方的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三)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及统一规范的认证体系。
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弱质性使得其无法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以及检验检疫制度、包装和标签制度。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充分反映我国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的技术法律法规体系。如果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认证体系,颁发证书,证明其产品、管理体系达到相应标准,那么我国的出口产品就很容易跨越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目前,ISO、IEC等一系列标准的认证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已成为贸易各方接受进口,签订合同的重要条件。我国应抓紧建立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建立与国际认证体系接轨的运转灵活、高效快捷、统一的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