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ρ=m/V计算。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
物体中任一点P的密度定义为:M为该体积元的质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
扩展资料:
密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随它受到的压力和所处的温度而有显著的变化。对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式中R为气体常数,等于287.14米2(秒2*开)。如果它的温度不变,则密度同压力成正比; 如果它的压力不变,则密度同温度成反比。对一般气体,如果密度不大,温度离液化点又较远,则其体积随压力的变化接近理想气体;对于髙密度的气体,还应适当修正上述状态方程。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此时必须考虑密度随压力的变化。R.H.科尔建议采用下列状态方程:
式中, p0是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密度。若n和B取作7和3000大气压,则一直到105大气压,上述公式和实测数据的误差都在百分之几的范围内。就整个自然界而言,特大的压力会使某些天体中物质的密度与常见密度相差悬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利用ρ=m/V计算。
密度为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扩展资料:
密度计算注意事项:
1、物体在水中ρ物体<ρ水,物体漂浮(上浮);ρ物体= ρ水,物体悬浮;ρ物体>ρ水,物体沉底(下沉)。
2、对于任何液体ρ物体<ρ液,物体漂浮(或上浮);ρ物体= ρ液,物体悬浮;ρ物体>ρ液,物体沉底(或下沉)。
3、当ρ物体≤ρ液时(物体漂浮或悬浮);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ρ物体:ρ液;当ρ物体= ρ水(物体)悬浮时,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1: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ρ混合液体=m总/V总
=(m+m)/V总
=2m/V总
≈2m/(V1+V2)
如果知道混合后的总体积就准确了
如果不知道总体积,就只能用(V1+V2),但并不准确
这是按质量1:1混合
ρ混合液体=m总/V总
=(m1+m2)/V总
≈(m1+m2)/(V+V)
≈(m1+m2)/2V
≈1/2(m1/V+m2/V)
≈1/2(ρ1+ρ2)
这是按体积1:1混合
m总=(m1+m2)是准确的
不过这两种都不太准确(按质量1:1混合,知道总体积的准确)
体积混合后,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并不是(V1+V2)
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嘛
课本上有例子: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并不是200ml
简单的把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加再除以2是错误的
如果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差不大,误差也不会很大。试想,如果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混合后的密度一般是不会变的(混合后总体积与原来两者体积之和看成相等的)。
当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