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原因:二战德国时候德国在海上方面需要控制的方向无非也就是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以及大西洋的部分即可,虽然地中海也在战区里,但是无法派遣战舰直接达到,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空间内作战明显路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航程就基本满足了,航母这东西就可有可无了。因此欧洲国家在二战时候要么就没有航母要么就是类似英国那种装甲航母特点就是:舰载机少,重视防护和火力,意图就是在敌方有制空能力下强行突破。 战术方面:海军是德意志传统弱势,不论是在数量或是在质量上不能和英国抗衡,虽然威廉二世创造了庞大的公海舰队,但最终命运也是自沉港内。经过了一战后多年努力,虽然德国人也拥有了战列舰、战巡和重巡,但是数量上明显不多,因此水面舰艇作战需要精打细算。战争初期经过几次海上行动后,虽然德国人取得了重大战果,但是大型水面舰艇损失殆尽,希特勒非常不满,转而喜欢那种价格低廉损失率低的潜艇,再次开始了海上封锁战,因此自从邓尼茨接管海军后,德国海上水面舰艇的行动几乎销声匿迹了,那自然能在水上浮着的都不受元首的宠爱了,航母也就自然不了了之了。 在权力方面争斗,当年戈林宣布会飞的都归我管,因此只要能在天上飞的是德国人造的都要归他。可是航母上的舰载机很明显他是不能管的,那是归属于海军部门的,空军元帅当然不能看到带翅膀的不归自己的情况发生,因此航母建造上空军方面就是一个强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