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特点: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水产品、盐、酒以及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草市东晋已有,唐朝中期以后,农村商业发展,草市更盛。到唐末五代,战乱频繁,江淮富户和城市居民,到草市建草屋居住避难的不少,使有些草市更渐繁盛,有的竟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简介: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到宋朝,逐渐发展成商业中心,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城郭草市的发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不但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
草市,就是民间集市。“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的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形式特征:六朝时期,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秦代时,对市的管理已于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违法者要受到处罚。
到了汉代,对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有门,墙,有地域的限制。据说当时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
六朝时,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也对草市进行管理。
唐代的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草市的所在地也变成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另外,唐代的夜市较繁荣,而且市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经济形势了。
到了宋,市有了重大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督。这也是宋代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宋朝有钱是出了名的,一但打仗打不过,马上议和,赔钱。
古代城市的出现也和市有很大关系,真正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的出现是在王莽时期,当时有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现南阳),成都。在汉代,被称为“都会”的城市还有蓟(现北京),江陵,寿春,合肥,吴(现苏州),番禺(现广州)。
南北朝时期有建康(现南京),山阴(现绍兴),襄阳(现襄樊),郢州(现武汉),交州(现河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