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魏延的原因:
一、刘备是个好领导,慧眼识人才。
刘备眼光独到,在长期的工作和战斗中,知道谁优谁劣,因此不顾一切提拔魏延。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二、刘备集团,要扩大地盘,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不拘一格用人才,而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
魏延有名将的潜质,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且有谋略,自然可以独当一面。就如要让小牛下地耕作,就要给它相应的时机,而不能一直圈养家里不得撒手。
三、当时关羽在荆州,张飞赵云又都有重任,彼此推不开身子。
任用年轻的将领魏延,极大地增加了士兵的自信,只要自己去努力,刘皇叔也会重用我的。给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
事实证明,刘备的确是一个眼光不错的将领,了解关羽,重用张飞,赏识赵云,三顾茅庐等好多故事,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最根本的要务,这也足以证明了一个卖草鞋的穷小子如何翻身变成了蜀汉昭烈的皇帝。
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每次战役都是那种统帅护军或者押运粮草的角色,偶尔出战也不是正式的大将出征。
二、关张与刘备亲如兄弟,而且从头跟起,无人可比。黄忠年纪大功劳也大。马超家世显赫,而且在羌人中地位无人能比。
三、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所谓的名号将军(易中天语)只有四个位置,你总不能再来一个中将军吧。赵云后来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四、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五、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
刘备的过人之处就是识人、用人,否则怎么可能从一个织席之徒变成一方霸主?而蜀汉最缺的就是人才,如果赵云真有那么利害,没刘备没有理由不重用,从刘备的安排来看,赵云出身行伍,虽然忠勇可嘉,却未曾立下重大战功;从未有过指挥作战的经验,都是在别人的指挥下作战(这点最重要,白板一张)赵云应该是难堪大任,正史中连魏延都不如。
开始魏延在刘表的荆州看到刘备时,他就已经准备为刘备打天下了,只是后来刘备逃窜,使魏延没有机会投靠,错过良机,投靠后来的刘焉只是权益之计罢了。生在乱世,有哪个有能力的人不希望有一番作为呢,魏延认识到刘表的无能后,前去投靠众望所归的刘备也就很正常了。史料记载魏延是一代名将!深受刘备信任很重视。任职征西大将军、郑南侯等。威震汉中。职位可比诸葛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魏延也当帅材。喜欢出奇制胜,与诸葛亮的稳扎稳打各有千秋
你从哪看出来他没有重用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