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青海东部的湿地,青海湖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封闭特大微咸水湖,保护区是湖中几个岛屿(海心山、三块石、海西皮岛、沙岛和蛋岛)组成,环湖分布着沼泽地和大片湿地草甸。
主要保护对象为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余种鸟,其中繁殖鸟类最大的种群有:棕头鸥、鱼鸥、斑头雁和鸬鹚。
扩展资料
保护措施
为保护鸟类生息繁衍的乐土,中国于1997年底成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确定了鸟岛、泉湾等几个核心保护区。
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管理人员常年环湖巡查巡护,向环湖地区群众宣传保护法规和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他们还在鸟岛周围架设专门的围栏、修筑水泥槽,阻止狼、狐狸、獾等野兽侵害鸟类的营巢、产卵和繁殖,以使鸟岛真正成为鸟儿的乐园。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列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这里有鸟禽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大型水鸟而设立的,主要包括鸬鹚、鸥鸟和雁鸭鹤鹳等,但实际在其上的鸟类现以鸬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