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西部大开发、中东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社会经济发展举措,使“过去注意不够的地下水、土壤水、城市地质等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地下水是制约中国长期发展战略问题之一的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下水的角度,思考和研究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从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角度,不断研究供水安全、环境安全问题。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在解决中国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面临日益强烈的国家和社会需求。
地下水在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北方地区具有战略性重要作用。地下水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在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在许多地区或城市已经成为唯一水源。据统计,中国有310多个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约占中国城市的71%;中国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北方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90%左右,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地下水资源仍将是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以及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水循环规律和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因此,过去的评价工作已经难于适应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下水评价工作的需求。然而,我们对区域地下水系统空间布局成因、演化过程和地下水更新性变化机理,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劣变影响的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安全保障与危机识别理论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急需研究区域地下水循环过程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问题,建立合理评价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没有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全面攻关,难以支撑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