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一
皇甫姓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后期,宋国国君宋戴公子撝(公元前799~前766年)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在宋武公子司空执政时期(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出任司徒。当时,有长狄民族的鄋瞒部落进攻宋国,公子充石领军反击,打退了长狄族人,但他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公子充石的孙子南雍陲便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传到其六世孙皇父孟子,生子皇父遇。在齐国灭宋国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再到了西汉中期,皇父遇的嫡系子孙叫皇父鸾,自鲁地迁居陕西茂盛陵,自己做主把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这两个字在古代同音通用,称皇甫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子姓皇甫氏、皇氏、甫氏皆尊奉皇父鸾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皇甫氏合谱。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西周太师皇甫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一著名的太师叫皇甫,亦称皇父。在古代,“甫”与“父”二字通假同用,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皇甫氏、皇父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姬姓皇甫氏、皇父氏、皇氏、甫氏皆尊奉太师皇甫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子姓皇甫氏合谱。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中也有称皇父者,在战国时期即改为皇甫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朝鲜族皇甫氏,是在东汉末期,有子姓皇甫氏族人迁往朝鲜半岛生息繁衍,逐渐形成朝鲜族皇甫氏,一部分族人后又在清朝中叶迁往长白山区,形成今延边朝鲜族皇甫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
源流五
源于彝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彝族皇甫氏,是在唐末五代中原大乱时期,有皇甫氏汉族人避乱迁逃至凉山彝族区,后融入彝族,将皇甫氏带入彝族,形成今彝族皇甫氏一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蒙古族皇甫氏,实际上是宋朝时期蒙古军队掠去的汉族皇甫氏族人,成为蒙古族人的帐奴(仆役),后逐渐融入蒙古族,成为今蒙古族皇甫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皇甫氏,世代相传至今。[1]
源流八
尝闻,国有史志,族有家谱,虽内容有别,但均属史志文献。阅国史者,明国情、知兴衰,识治国安邦之理;览家谱者,明家族源流,知先祖功德,以激励后辈。
据考,吾皇甫氏系殷商微子启之后裔。微子,子姓,纣王的异母兄。纣王无道,微子数谏不纳,抱器去国。武王灭纣后封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一带),传十世至戴公,戴公有子名充石,字皇父,其孙有以祖父字为姓,称皇父氏。至西汉时皇父鸾,更父为甫,遂为皇甫氏。
据史册记载,东汉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今甘肃平凉灵台)人。桓帝延熹年间,因降服羌人,拜度辽将军。规兄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子皇甫嵩,字义真,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以破黄巾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后又拜太尉。西晋时嵩曾孙皇甫谧字世安,自号玄晏先生。淡泊功名,为当时著名学者,针灸名家,有《帝王世纪》《针灸甲乙经》流传后世。谧子皇甫方回,少遵父教,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品格高洁,兼有文采,受人尊敬。谧六世孙皇甫希之,亦晋之高洁士。
皇甫真,字楚季,安定朝那人。弱冠以高才拜辽东国侍郎。从慕容评攻拔邺都灭冉魏,所获充盈,真一无所取。后与慕容恪同为前燕主慕容儁临终顾托之臣。真性清俭寡欲,不营产业,雅好属文。前燕建熙2年吕护叛燕投晋,慕容恪以真为冠军将军,帅兵共讨河内叛臣。因安家于河内北张茹镇。真卒后葬于北张茹东南地。真后裔皇甫秦,移居河阳驿(今孟县有河阳故城)。历五代、宋、元、屡经兵祸,谱牒沦亡。父老相传真公后裔有兄弟三人(大公、三公名讳无传,二公名元字均彰,谱牒有存)。元末明初,为避兵灾,均彰迁居睢州皇家洼(今睢县皇台),三公迁武阁寨,大公复居河内县北张茹镇(今焦作市博爱县张茹集)。因皇甫氏祖籍安定朝那,世称安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