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理上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总面积为21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等于两个欧洲。在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经创造了相当独特的美洲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玉米、马铃薯、甘薯等多种农作物,就是由印第安人培植起来的,后来才传播到了全世界。
中国与拉丁美洲远隔重洋,相距遥远,在近代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直接的交往,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接触与联系,是近代欧洲殖民主义兴起的产物。
在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Vasco da Gama)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为“黄金热”所驱使,不断地侵人拉丁美洲;同时,葡萄牙殖民者也加紧了对亚非各国的殖民掠夺。这种殖民扩张的结果,就使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和国家被纳人某种国际联系之中,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联系”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第一节海上的“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
从15世纪起,葡萄牙就在非洲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并从各地掠运奴隶、黄金、象牙和乌檀木等。接着,又占据了美洲的巴西,继而向东扩张,强占了印度的果阿、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最终又窃据了中国的澳门,并把商业势力的触角伸进了日本,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亚、非、美洲的海外帝国。从16世纪至18世纪,往来于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船只,在从亚洲返回时,常先驶抵巴西的巴伊亚(Bahia,又。称圣萨尔瓦多)港口停靠,卸下中国的丝绸和东方的香料,然后再返欧洲。更多的船只是先驶返欧洲,再从那里把中国及东方国家的货物转运去巴西。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一巴西(或先到巴西再返里斯本),这是印度洋上“香料之路”的延长。也是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第一条渠道。
在哥伦布航达美洲后不久,西班牙人就控制了加勒比海沿岸一带,占领了西印度群岛。随着殖民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西班牙人最终完全征服了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以及巴拉圭、乌拉圭等地;1535年,西班牙人又占据了北非的突尼斯和其他一些地方;1565年,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也被西班牙人占领。到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也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几大洲的庞大殖民帝国,西班牙殖民者的海上“大商帆贸易”航线(西班牙一墨西哥一菲律宾一中国的闽粤口岸)因此成了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第二条渠道,也是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主航线。
16世纪初,西班牙有商船1000艘,一般是一百多吨到三四百吨不等的三桅帆船。绝大多数商船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利用当地木材制造的,故称“马尼拉大商帆”。从1565年第一艘大商帆横渡太平洋,到1815年最后一次行驶,历时250年。大商帆贸易线是维持西班牙对美洲和菲律宾群岛殖民统治的运输线与供应线,也间接地沟通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菲律宾,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中国与菲律宾群岛的直接联系与传统友谊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它又使中国通过马尼拉这个“中转站”与美洲建立起了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之后,即与那里的中国商人发生了贸易往来并着手寻找与中国建立直接贸易的门路。从此。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商船驶往马尼拉,到马尼拉的华人人数也日益增多。从马尼拉载运中国货物横渡太平洋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是马尼拉商帆贸易的关键性航程,完全处于西班牙人的控制之下。
中国通过大商帆航路运往拉丁美洲的货物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包罗万象,但主要是生丝、丝织品和珠宝玉器。丝货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小,而价值却很高,是极利于远程贸易的商品。由于华商经营的丝货远远多于其他货物,因此马尼拉华人聚居的市场又被叫做“生丝市场”。从马尼拉开往墨西哥的商帆,多被称为“丝船”,又称“来自中国之船”。
大商帆贸易在美洲的到岸港口阿卡普尔科,渐渐成了中国货物在美洲的重要集市。从墨西哥城南通向这个太平洋岸港口的道路,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之路”。每当满载中国货物的船只到港时,这里都要举办盛大的集市。来自美洲各地和西班牙的商人从这里把中国丝货和其他货物转运到中美、巴拿马、南美北部海岸、加勒比地区、秘鲁、智利和阿根廷。中国丝绸远渡重洋而来,其价格要比墨西哥和秘鲁市场上来自西班牙的丝织品便宜得多,而且质量也更好,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价廉物美的中国丝绸因此成了殖民地美洲市场上的畅销货。中国丝绸和丝织品不仅改变了美洲纺织工业的艺术风格,影响了美洲人的衣着打扮,还为墨西哥的丝织工业提供了廉价原料。18世纪初,英国私掠船船长伍兹·罗杰斯(woodes Rogets)曾说,当时墨西哥用中国生丝织成的锦缎可与欧洲制作的任何产品媲美。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理上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总面积为21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等于两个欧洲。在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经创造了相当独特的美洲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玉米、马铃薯、甘薯等多种农作物,就是由印第安人培植起来的,后来才传播到了全世界。
中国与拉丁美洲远隔重洋,相距遥远,在近代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直接的交往,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接触与联系,是近代欧洲殖民主义兴起的产物。
在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Vasco da Gama)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为“黄金热”所驱使,不断地侵人拉丁美洲;同时,葡萄牙殖民者也加紧了对亚非各国的殖民掠夺。这种殖民扩张的结果,就使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和国家被纳人某种国际联系之中,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联系”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第一节海上的“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
从15世纪起,葡萄牙就在非洲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并从各地掠运奴隶、黄金、象牙和乌檀木等。接着,又占据了美洲的巴西,继而向东扩张,强占了印度的果阿、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最终又窃据了中国的澳门,并把商业势力的触角伸进了日本,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亚、非、美洲的海外帝国。从16世纪至18世纪,往来于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船只,在从亚洲返回时,常先驶抵巴西的巴伊亚(Bahia,又。称圣萨尔瓦多)港口停靠,卸下中国的丝绸和东方的香料,然后再返欧洲。更多的船只是先驶返欧洲,再从那里把中国及东方国家的货物转运去巴西。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一巴西(或先到巴西再返里斯本),这是印度洋上“香料之路”的延长。也是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第一条渠道。
在哥伦布航达美洲后不久,西班牙人就控制了加勒比海沿岸一带,占领了西印度群岛。随着殖民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西班牙人最终完全征服了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以及巴拉圭、乌拉圭等地;1535年,西班牙人又占据了北非的突尼斯和其他一些地方;1565年,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也被西班牙人占领。到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也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几大洲的庞大殖民帝国,西班牙殖民者的海上“大商帆贸易”航线(西班牙一墨西哥一菲律宾一中国的闽粤口岸)因此成了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第二条渠道,也是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主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