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实际上是近代从日本传过来的一个外来词,最初指的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百多年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在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国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包括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所有中华文化,因此季羡林先生曾经提出过“大国学”的概念,饶宗颐先生提出过“华学”的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国学教育越来越热,这其中除了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动机之外,还有市场因素的驱动,许多培训机构开始设立专门的国学培训科目,甚至有的培训机构就叫作国学培训班。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国学培训,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地区的升学考试中会涉及国学的内容,因此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动力。
首先,提倡国学教育总比给小学生传递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要好。与其让小学生整体沉浸在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以及影视剧中,多让他们读一些《三字经课文朗读》、《千字文》等传统经典,至少是没有坏处的。比如让小学生们多看一些《百家讲坛》之类的公益类电视节目,虽然很多人批评这类节目有哗众取宠、亵渎经典的嫌疑,但是至少该类节目着实传递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总归比综艺类节目要有文化涵养。
其次,小学教育实际上需要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周作人曾经提出过此类概念),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儿童本位”的文化,非常强调对幼童的教育,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要加强对未开蒙儿童的教育。
小学生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是有的,不过我们国家现在仍然需要加强的是师资的培训以及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
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所以很重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国学教育越来越热,这其中除了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动机之外,还有市场因素的驱动,许多培训机构开始设立专门的国学培训科目,甚至有的培训机构就叫作国学培训班.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