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价格战,假冒伪劣也浮出水面。红酸枝近年来成为红木市场的“新宠”,而它的掺料现象非常严重。东南亚的“花枝”、巴拿马和墨西哥的“微凹黄檀”在材质密度、纹理以及油性上与红酸枝接近,被大量掺进真正的红酸枝原材料中。
除了众所周知的材质混淆、掺料造假的情况外,工艺造假的红木家具更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认。经过胶磨处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实际上,胶磨对家具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胶水将木材的毛孔堵死后,让水分无法挥发,时间一长,家具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而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纵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
结构上的偷工减料也能减少成本,在榫卯结构制作上偷工减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时间成本。例如用铆钉代替榫卯连接,抱肩榫、插肩榫没有“肩儿”,原本需要4~5毫米厚的支撑框架只有2毫米。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这种红木家具更不具备投资价值。结构上的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看到,一旦家具出现问题根本无法修复,让高价购买的红木家具成为一堆废木头。汇生林业提醒普通消费者如果要入场,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