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育苗。
① 浸种催芽。华北地区10月上旬播种,播前选种后,用55℃的热水烫种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以下时浸泡6~8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去种皮上的黏液,捞出用纱布包好,放在28~30℃条件下催芽,待有80%的种子露尖时播种。一般栽培每667米2用种250克左右,苗床25米2。
② 苗床准备及播种。播前1周整好苗床,苗床畦宽1.2~1.3米,配好营养土(按园土6份、腐熟有机肥4份配好,过筛)。由于金皮西葫芦的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宜采用营养钵育苗,可采用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将营养土装钵后,摆放在苗床上。播前浇透水,每个营养钵播1~2粒发芽的种子,覆土2厘米,上面盖地膜保墒。
③ 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白天室温25~29℃,夜温18℃左右,经3~4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开地膜,并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土壤要保持湿润。当子叶展开至第一片真叶展开,白天温度20~23℃,夜间13~15℃;从第二片真叶开始长出至定植前10天,白天温度保持在22℃左右,夜温10~12℃,以防幼苗徒长。定植前7~10天,逐渐加大通风量,降温炼苗,以提高幼苗的适应性,白天保持18~20℃,夜间8~10℃。
④ 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植株4叶1心,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即为壮苗。
(2)整地定植。日光温室栽培金皮西葫芦宜采用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行距1米,窄行行距60厘米。栽种前每667米2施6000~8000千克腐熟农家肥,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00千克作基肥。其中2/3地面铺施,施后深翻使土肥混匀,平地后按行距开30厘米深的沟,将余下的1/3均匀施于沟内,并浅翻混匀,浇水,待墒情适宜后沿沟的一边起15厘米高的垄,并覆盖地膜以保墒提高地温。定植时,在垄上按50厘米株距定植,定植后浇透水促进缓苗,用土压好地膜。
(3)田间管理。
① 初花期。从定植到初花需25~30天,定植后3~5天内密闭温室,暂不通风,草苫昼揭夜盖,保持白天温度25~30℃,夜间18~20℃,促进缓苗。缓苗后白天适当通风,白天温度保持20~28℃,夜间12~16℃。5~6叶期叶面喷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生长。定植时浇透水后,根瓜坐住之前不浇水,不施肥。本期管理应注意的是:遇天气不好,地温低时,应在畦上加盖小拱棚,若晴天光照充足、温度高,则应加强通风。
② 结瓜初期。初花后3~5天进入结瓜初期,这时瓜秧生长速度加快,应通过管理控秧促瓜。室内气温不能超过30℃,一般保持在25℃。室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15℃时盖草帘,夜温保持12℃。由于金皮西葫芦为雌雄异花授粉,因温室内无风,昆虫少,湿度大,易造成落花落果,一般在雌花开放后,上午8~9时实行人工授粉。同时,注意去掉畸形果和基部枝杈。当大部分根瓜坐住时,浇促瓜水并随水追肥。追肥量每667米2每次用硝酸铵或尿素10~15千克。
③ 结瓜盛期。当每株收瓜2个之后,进入盛瓜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白天气温达28℃时及时放风,保持25℃左右,夜间气温保持在10~12℃。晴天每4天左右灌水1次,8天左右随水追肥1次。每次每667米2追施尿素20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浇水后要加大放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结合防病可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和0.2%的磷酸二氢钾。在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雪后天晴应逐渐见光。
④ 植株调整。为使植株充分接受阳光,增加光合作用,可进行吊蔓,使瓜蔓直立生长。方法是:在瓜行的上方拉一道南北向的铁丝,每个瓜秧用一条绳,绳的下部固定在植株上,随着瓜秧的生长,将瓜蔓绕在绳上即可。在吊蔓的同时注意及时整枝,摘除老叶、卷须和侧芽。操作时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以利伤口的愈合,防止病害传染。
(4)病虫害防治。金皮西葫芦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红蜘蛛等。
① 病毒病。采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实行轮作,消灭杂草,及时拔除病株,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等。
② 白粉病。可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15%粉锈宁1000~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防治,交替使用药剂。每7天左右喷1次。
③ 灰霉病。用50%灰霉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扑海因等药剂防治。
④ 蚜虫。可用一遍净、苦参碱等多种药剂防治。
⑤ 红蜘蛛。一般在发生初期使用扫螨净、哒螨灵等药剂防治。
(5)适时采收。金皮西葫芦开花后4天即可采食,此时品质好,但产量低。一般在对花后10天,瓜长20厘米,直径4~5厘米,单瓜重0.5千克时收获为宜。长势旺的可适当晚收,长势弱、瓜条多的适当早收;市场价格高时重采,价格低时适当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