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级法院发回人民法院再审,主要是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或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违法缺席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 如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告通过银行向被告转账10万元,被告是某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开了一张收据,并在借款人身上签了名。原告起诉被告偿还贷款,一审判决被告偿还贷款本息。被告拒绝接受一审判决,并提出上诉。同时,他提交了资金流动的细节作为证据。他认为贷款是用于公司的资金周转,他自己的贷款是一种责任行为 二审法院发现原判决借款人事实不清的,应当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司法实践中,在某些案件中,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被告也清楚这一点。但二审认为,原审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发回重审,导致原告胜诉被人为延期
原判决严重违反了法律程序 1.原判决遗漏了包括原告和被告在内的当事人,当事人因不知道诉讼事项而缺席审判,诉讼权利被剥夺 比如死者有非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起诉继承和分割死者遗产时,隐瞒了非婚生子女存在的事实。死者非婚生子女在得知一审判决后申请参加二审程序的,二审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违法缺席判决 一审未依法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被告因不了解具体诉讼事项而缺席一审 某市民间借贷纠纷案,贷款人在起诉时隐瞒了借款人的实际住所和具体联系方式。法院未能根据原告提供的借款人户籍地址送达诉讼法律文书,最终报人民法院公告
二、上级法院依法变更、撤销或者变更,主要是原判决或者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
1。原判决或者裁定认定事实错误的 比如在故意伤害的情况下,甲、乙、丙等人有纠纷,甲、乙有肢体冲突和伤害,乙已被认定为轻伤。一审认定甲故意伤害罪,二审认定乙骨折为旧伤。原判决甲造成乙轻伤是事实错误,依法宣告无罪
2适用法律有误 比如一起故意伤害案,A和B的关系长期紧张。A和B发生冲突后,骑车走的时候撞到了B。一审认定A犯故意伤害罪,二审认定A没有故意打B,原审判决为A故意对B造成轻伤,是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宣告无罪